人們常常看見成群的大雁在天上向南飛,一會擺成“一”字,一會擺成“人”字。而大雁為什么要往南飛呢?大雁南飛是什么季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大雁南飛是什么季節?
秋季。候鳥遷徙一般都是秋季南遷到越冬地,春季回遷至原來的地方。

大雁為什么往南飛?
飛去過冬,南方屬熱帶氣候,比北方要暖,食物會比北方充足,大雁屬于候鳥,往南飛是去越冬。

大雁的遷徙路線
由于雁的種類和繁殖地點不一樣,生活習性也有差異,所以遷徙的路線也有不同。候鳥一般是有遷徙習性、隨季節變化有規律的來往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的鳥類,群體大,來去的時間、地點都很有規律,有固定的越冬場所、繁殖地和遷徙地點。

大雁的習性
1.大雁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大雁飛行。飛到我國的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
2.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里,幾千公里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

3.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伍組織得十分嚴密,它們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一邊飛著,還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起到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的信號作用。
4. 大雁每年春分后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飛往南方越冬。
大雁整齊的隊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為了什么呢?
1.大雁飛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為它們整天的飛,單靠一只大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飛得快飛得遠。有勁的大雁在撲翅膀飛的時候,翅膀尖扇起一陣風,從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輕輕地抬起來,長途跋涉的小雁就不會掉隊。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經驗的,由于頭雁扇動翅膀的作用,帶動氣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飛行,后面的大雁飛起來會很輕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

2.頭雁飛行的過程中在其身后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后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的阻力。有利于整個群體的持續飛行能力。
3.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種集群本能的表現。因為這樣有利于防御敵害。雁群總是由有經驗的老雁當“隊長”,飛在隊伍的前面。

4.在飛行中,帶隊的大雁體力消耗得很厲害,因而它常與別的大雁交換位置。幼鳥和體弱的鳥,大都插在隊伍的中間。停歇在水邊找食水草時,總由一只有經驗的老雁擔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飛,就有被敵害吃掉的危險。
大雁的種類
雁是冬候鳥.雁有灰雁(大雁)、鴻雁、豆雁、黑雁、雪雁、斑頭雁、白額雁、小白額雁、紅胸黑雁等許多種。

大雁的傳統寓意
1.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
2.雁有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余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3.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
4.雁為最難獵獲之物,是因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
5.所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一有什么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6.雁之信,則是指野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時節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

以上,就是對大雁南飛的介紹,如果你看到天空中成群的大雁南飛,說明天氣轉涼,那么請注意添加衣物保暖以防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