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獺的藥用價值
(別名)獺、水獺貓、水狗。水獺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形態)中型獸類。一般體重2一5千克,體長620一800毫米,尾長320一500毫米。身體細長,圓筒狀。頭寬扁,眼睛小,耳圓。鼻墊小,緣呈三角形或“W”形。口須短,生在口角。尾細長,由基部至尖端逐漸變細。四肢粗短,趾間具蹼,爪側扁。全身毛較長而密,具絲絹光澤,底絨豐厚、柔軟。下唇白色,鼻墊裸出,黑褐色,頰部白色,額、頭頂暗褐色。體背和尾部棕黑或咖啡色。喉部、頸下和胸部毛色較淡,略帶灰色。腹面毛長,呈淺棕色,腋部白色沾褐,鼠蹊部淺褐色,體側較背部色稍淺。四肢外側暗褐色,內側白色沾褐。上唇兩側及口角均長有許多白色鬢毛。在前肢腕關節處有數根白色短剛毛(圖615)。
(習性)棲息于河流、湖泊旁,在水岸石隙底下、樹根、灌叢、蘆葦中挖洞穴居,洞穴較淺,有數個出口。常在河流、湖泊等淡水中透明度較大的地方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善游泳和潛水。主要以各種魚類、蛙、小獸為食,也吃甲殼動物、昆蟲、水鳥。捕食前常在水邊石塊上或堤埂上伏視,一旦發現獵物,便迅速撲捕。一般在夏季產仔,孕期約2個月,每胎產仔3一5只,幼仔3歲性成熟。
(藥材)肉、肝、骨、膽、四足、皮毛均可人藥。
(采制)全年均可捕捉。捕后剖腹,取肝和心、肺,去凈油脂、肌肉,清洗血液,懸通風處陰干。
(性味)肉:甘、咸,寒。肝:甘、咸,平。骨:咸,平。膽:苦,寒,無毒。四足:甘、咸,平。皮毛:甘、咸,溫。
(功能主治)肉有滋陰補腎、利尿消腫、清利通便、解魚蟲毒的功能;主治虛勞骨蒸、水腫脹滿、二便秘澀、婦女經閉、蛇蟲咬傷、魚蝦中毒。肝有養陰、除熱、寧嗽、止血的功能;主治虛勞盜汗、骨蒸潮熱、氣喘、咳血、夜盲、痔瘡下血。骨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能;主治食魚骨鯉、嘔哆不止、水積黃腫、無名惡瘡。膽有清熱解毒、清肝 明目、降氣通經的功能;主治乳癰、瘡療腫、婦人月水不通、心腹滯悶、眼黔黑花、結核凜癰。四足有養血榮筋、軟化骨鯉、補肺殺蟲的功能;主治手足皮膚教裂、食魚骨鯉、殺疥擦蟲。皮毛有溫陽行水的功能;主治婦女產后腹部和下肢浮腫。
(用法與用量)肉:內服,煎湯或炙干人散劑;外用,燃存性研末調敷。肝:內服,煎湯,3一6克;或人丸、散。骨:內服,煎湯3一6克;外用,研末,調貼。膽:內服, 1枚,人丸、散;外用,制丸放瘡內。四足:內服,煎湯,1個;或研末沖服。皮毛:內服,煎湯,3一6克。
(選方)(1)寒熱毒風水虛脹:水獺1頭,取肉,炙至干,研末,水沖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2次。
(2)咳嗽咯血:水獺肝l()克,仙鶴草、白岌各10克,冬蟲夏草5克,水煎服,每日服2次。
(3)虛勞咳嗽、夜盲、角膜黔:水獺肝10克,研細粉,1次服下,每日服2次。
(4)開放性肺結核:水獺肝1具,陳酒浸透,再陰干研成粉末,每次服10克,每日服3次,自開水送服。
(5)水積黃腫:水獺骨磨細,煮綠殼鴨蛋服。
(6)婦人月水不通、心腹滯悶、四肢疼痛:水獺膽1枚(十者),水蛙l()枚(炒令微黃),川椒0.3克(去目及閉口‘微炒去汗),狗膽().3克(干者),硒砂。.3克(細研),以上藥研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食前,當歸酒服5丸。
(7)食魚骨鯉:水獺四足,煮汁食、
(8)婦女產后腹部和下肢浮腫:水獺皮毛適量,煮汁服。
(說明)屬中國1級保護野生動物。水獺肉不易與兔肉雜食,忌與柿同食,消陽氣,宜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