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今年的泥鰍價格并沒有以往那么紅火,農戶的養殖收益也有所下降。不過,“隨行就市”已成為眾多泥鰍養殖戶的新理念。江蘇省灌云縣楊集鎮大學生村官高效漁業(泥鰍)養殖實踐基地就是其踐行者之一。
該泥鰍養殖實踐基地,自2012年創建至2014年,已由最初5畝的養殖場地發展到30畝,且去年新開發的500余畝泥鰍塘也全部實現了由本地農戶承包,并形成了楊集鎮后三村、老莊村規模化泥鰍養殖基地,帶動了周邊農戶15余戶參與養殖。
但是,今年的泥鰍養殖實踐基地,已由傳統單一的養殖泥鰍改為泥鰍和龍蝦養殖為主,還種植了水芹菜等品種。“之所以縮減了泥鰍養殖規模,也是隨市場的變化而做出的決定。”大學生村官負責人張連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的泥鰍市場不是很景氣,養殖效益有所下降,養殖戶也都縮減了養殖規模。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泥鰍投放量較往年有所下降,但泥鰍的價格并沒有受此影響而上漲,反而出現了下滑的態勢。而且泥鰍雖然極易成活但“護理”起來也比較費工夫,對于選種、投放量以及水深和水質情況都有嚴格的要求。
尤其是碰到連續的陰雨天氣,對泥鰍養殖來說更是一大考驗。張連虎告訴記者,近期江蘇地區進入了梅雨季,在陰雨天氣里泥鰍基本上不進食,泥鰍的成長速度明顯放緩。而雨后更需更要加強對水質的消毒。“正是由于泥鰍養殖的投入成本比其他水產品相對較高,加之今年行情不好,許多養殖戶也是轉養其他水產品。”
盡管市場整體行情不盡如意,張連虎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這也得益于內部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據悉,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各養殖戶之間加強了溝通與交流,并針對目前養殖市場及時調整了養殖產品,使得當前養殖基地基本適應了市場發展變化,運行狀況良好。
“未來的泥鰍養殖還是要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來確定,不能只養殖泥鰍這一單一品種。碰上行情不好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調整,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選擇合適的水產品。”憑借這幾年養殖泥鰍的經驗,張連虎總結道,同時還要加強合作社成員之間的交流,對現有市場環境加強分析和防范,第一時間降低風險,進而實現養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