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水溫水質監測 做好水溫水質監測工作,每天早(6:00)和中午(14:00)測量水溫,并且觀察水色。日常以蓄水為主視水質換水,池內的PH值應控制在7-8之間,溶解氧要達到4mg/l以上,水色應以保持較理想的黃綠色為主,透明度控制在20-40CM。
②定期取樣測量 每隔半個月取樣一次,測量及觀察其生長情況。如發現密度過大或局部發現成堆的文蛤要及時疏散放養。只要環境適宜,文蛤一般很少遷移。
③餌料管理 主要是培養塘內餌料生物量為主。早春采用鮮小魚蝦漿全池潑灑以肥水及增加池塘有機碎屑量;夏秋季晴天利用復合肥、有機肥肥水;晚秋、冬季采用豆漿全池潑灑投餌。
④病害防治措施 每隔一個月采用生石灰(10kg/畝)或二氧化氯(0.125kg/畝)等藥物進行水體消毒殺菌以及疾病預防。
⑤敵害清除 攔擋敵害、防止逃逸的攔網一般高1.2米,埋入灘面0.2米,但必須經常檢查,發現傾倒或破損要及時修理。每次排水后,應仔細檢查灘面有沒有青蟹等敵害侵入,一旦發現,及時將敵害清除。
⑥防止灘面滸苔滋生 浙江沿海基本上都屬正規半日潮,池塘養殖文蛤每隔半個月換水一次,換水時讓灘面干露1-2天,沖入場地的淤泥,要立即清理,以有效防止灘面滸苔滋生。特別是春、秋季,文蛤涂上極容易生長浮苔,應采用人工清除或藥物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