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大鯢種苗的質量,附優質大鯢苗種規格
可以通過觀察大鯢外部形態特征、外部反應、規格以及有無病癥等鑒別種苗質量。用手攪動池水,大鯢苗種爬動有力,尾巴擺動速度快,將池水放干后行動敏捷者為優良鯢種。健康的大鰓上無水霉寄生、體表無白點、體型不偏瘦、四肢不腫、腹部不膨大脹氣。50-250克左右的大鯢苗種易鑒別質量的優劣,成活率高達100%。
大鯢的發病原因 ,大鯢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
大鯢的發病原因:大鯢本身抗病能力差;水質不好、水溫巨變;大鯢肌體受傷,未及時發現和處理;不換水,造成水質變化;餌料的處理不當;疾病檢查不嚴格,成為新養殖場地發病的源頭。大鯢對魚餌適口性比較差,所以食量少,生長不良,身體瘦弱,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病原菌死亡。
關于大鯢難產的處理措施,大鯢產卵的觀察
大鯢雌體經催產后,性腺發育較好的在三天左右的時間會出現腹部膨大,這是臨產前的征兆。在即將產出膠帶的同時,泄殖孔會松馳張開,有的會出現身體劇烈擺動,最后將包有卵黃的膠帶產出體外。大鯢產卵后體質虛弱,不能隨意將其從養殖池內撈入產卵池內。同時要減少投喂量,使用大慶霉素浸泡,還需保持水流通暢、水質良好。
大鯢經常性吐食怎么辦? 大鯢吐食的原因
解決大鯢的經常性吐食,就要做好養鯢的日常管理工作。建設養鯢池要水源充足,注水方便,環境清潔,最好在山高林密、泉水潺潺的林區建造養殖鯢場。在養殖池周圍建造高2m的圍墻,防止人為對大鯢的騷擾。在養殖大鯢的池內建造人工洞穴,便于大鯢棲息。合理放養,每10立方米的水體可以投放50-80g的大鯢5-6尾。
大鯢專池強化速養技術,附大鯢專池強化速養技術的問題
適當的放養密度有利于大鯢的生長和餌料系數的降低。幼鯢飼養15天后,可以適當喂蝦、蚯蚓、肉碎等,晚上投餌。飼養8個月左右,幼鯢體重達到20克以上時,餌料可以用小雜魚肉糜或切碎的牛、羊肉等,也可以人工配合餌料。幼鯢池要每天換一次新水,成鯢池一般2~3天換水一次,冬季每周換水一次。每周還要定期清洗鯢池。
大鯢難產的處理技術,及產后管理
大鯢出現難產,技術員小心進入親鯢池子中,用手輕輕按壓腹部,排出膀胱積尿,然后用手輕輕撫摸背部、體側褶和泄殖孔周圍,也可以將雌鯢從水中輕輕抱起,然后輕輕按摩頭部、軀干部起到克服緊張,放松等待生育的目的,有利于生育。每隔1小時做一次,一般連續3次以上,處理得當的話,能促進雌鯢產卵。
大鯢的繁殖行為有哪些?大鯢的雌雄鑒別
在大鯢產卵前,兩條親鯢會咬在一起,即使用手電光照射也不分開。如果松開后發現唇上沒有傷痕,就可以初步判斷為產卵前性行為。大鯢產卵時,雌鯢會附在巖石或木塊上產卵,并且還有護卵行為,如果遇到敵害時,會比平時警惕兇惡許多,當幼鯢長到4-5厘米時便會進入冬眠。
大鯢的產卵季節是什么時候?大鯢是肉食性動物
大鯢的產卵季節在每年7~8月間,卵產于巖石洞內,每尾產卵300多枚以上。大鯢性兇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大鯢一般藏匿在山溪的石頭縫隙之間,洞穴在水面以下,喜歡身體的顏色和周圍的石頭一樣,以免被天敵發現。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發現獵物通過后,突然襲擊。
大鯢苗種質量鑒別技術,附大鯢苗種規格
一齡以上優良大鯢外部無損傷、無畸形,外鰓呈暗紅或同正常體色。四肢在水底爬行有力,尾巴擺動速度快的為優質苗種。四肢不腫、體表無白點、體型不偏瘦、鰓上無水霉寄生的為優質苗種。建議養殖者購買50-250g左右的大鯢苗種飼養,易鑒別質量的優劣且成活率高達100%。
大鯢的生活習性,大鯢的繁殖
大鯢主要分布于亞洲,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余省區都有分布。生性兇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雌鯢在每年7~8月間產卵,卵子在巖洞內產,每尾產卵300多枚,剩下的撫養任務交給雄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