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吃什么食物?附其攝食規律
鳙魚主要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為食,也吃部分浮游植物(硅藻和藍藻類)和人工飼料(花生麩和米糠等)。鳙魚的攝食行為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季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攝食腐屑類餌料,夏季氣溫越高攝食量相對越大,冬季基本上不攝食并極少活動。鳙魚的濾水速度較快,濾集浮游生物的能力強。
鳙魚的生活習性及特點,附其生長速度
1、中上層魚類:鳙魚為溫水性魚類,多分布在淡水區域的中上層。2、濾食性魚類:鳙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濾水速度較快,濾集浮游生物能力強。3、不間斷攝食:鳙魚是一種不斷攝食的魚類。4、洄游性魚類:鳙魚產卵后大多數個體沿江湖泊攝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區越冬,翌年春暖時節則上溯繁殖。
鳙魚是什么魚?附其攝食規律
鳙魚是鯉科鳙屬淡水魚類,生活在湖泊、河流、水庫、池塘等水體中,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層,適宜生長水溫25~30℃,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環境。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到1.5厘米以上時逐漸改為吃浮游植物,并喜食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
鳙魚養殖需要特別注意的六大問題
一、鳙魚的食性問題。在以往的資料中,鳙魚的食性定義是以浮游動物為主的溫和濾食性魚類,一般簡單理解為以浮游動物為食,這是過去在天然環境的低水平養殖條件下得出的。在現在高技術的養殖條件下,水體浮游生物以大型種類
鳙魚的養殖技術
一.范圍適用于鰱鳙魚池塘養殖。二.池塘的選擇 鳙魚苗種培育池面積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滲漏;池底平坦淤泥適量,無水草叢生;魚池向陽,陽光充足。而且放養前必須經過清整。三.水質指標執行〈漁業水質
鳙魚養殖場水體良好溶氧條件
溶氧不但影響水層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還決定了底質的微生物組成與分布,所以溶氧管理被認為是養殖水質管理的中心環節。漁業水質標準規定,養殖水體在連續24小時內,溶氧大于5毫克/升的時間必須在16小時以上,其余任何時候不
食用鳙魚的適宜人群和注意事項
鳙魚的魚腦中含有一種人體所需的魚油,而魚油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以起到維持、提高、改善大腦機能的作用。魚鰓下邊的肉呈透明的膠狀,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膠原蛋白,能夠對抗人體老化及修補身體細胞
鳙魚瓣體蟲病的防治
1.鳙魚瓣體蟲病的病原病原為石斑瓣體蟲。在其身體中部略靠一邊有一個卵圓性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緣有叢生纖毛。蟲體能夠借助纖毛的擺動在水中迅速游動。2.鳙魚瓣體蟲病的癥狀瓣體蟲寄生在魚體表、鰭條、鰓絲上,使魚體
鳙魚養殖的水質管理
水質的好壞是養鳙魚成敗的關鍵,在養鳙魚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水質的變化。觀測水質可以用透明度來做標準。在幼鳙魚階段透明度應控制在25-35 厘米,幼鳙魚以后應在35-45 厘米,若鳙魚體達到8-10厘米時,透明度小于30厘米,一周內
鳙魚白尾病的防治
鳙魚白尾病的癥狀主要癥狀為魚體腹節肌肉呈現乳白色的混濁狀,所以稱肌肉白濁病。疾病早期通常先在第四腹節背部肌肉呈現一米粒狀乳白色混濁斑點。隨著病情加重,混濁斑點先向魚體后段擴展至尾節基部,然后再逐漸向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