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平谷“四座樓文玩核桃”主題品鑒季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熊兒寨鄉舉辦。9月19日、20日在熊兒寨九里山休閑廣場舉辦文玩展賣、珍品核桃拍賣、文玩收藏鑒定、猜青皮、核桃配對、捏紙皮核桃比賽等活動,游客可體驗文化與休閑相結合的旅游新模式。
走近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又稱“麻核桃”、“揉手核桃”、“把玩核桃”、“手療核桃”、“健康核桃”等。源于漢隋,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形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中國核桃文化。平谷文玩核桃跟隨源遠流長的中國核桃文化一起成長興盛,特別是到了清朝直至20世紀末,以“平谷老款悶尖獅子頭四座樓”為代表品種的文玩核桃更是名聲大噪,大有“一核難求”之勢。文玩核桃集收藏、健身價值于一身。在把玩核桃過程中,人們利用其尖刺、凸起和棱角,采取揉,搓,壓,扎,捏,蹭,滾等技法運動雙手,壓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應區,達到舒脈通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強身健體的效果。清朝乾隆皇帝曾賦詩贊美麻核桃:“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
文玩核桃中的極品“老款悶尖獅子頭四座樓”,自古以來正宗產地唯有位于平谷區北部熊兒寨鄉的四座樓自然保護區,方圓300余平方公里的群山峻嶺,廣泛分布著野生山核桃。該品種核桃外型莊重大氣,紋路規整舒展,矮樁大肚厚邊悶尖,獨有菊花底,皮質密度極好。目前,四座樓群山中仍然保存著十幾株樹齡300至500年的原生四座樓麻核桃古樹,它們果形獨特,是現今文玩核桃市場四座樓麻核桃的原生樹。
近年來,平谷的文玩核桃種植戶通過農業新技術,把食用核桃的種子、枝芽、樹苗,通過各種農業手段遍植于山林中。這為山核桃樹與食用核桃樹之間的串花雜交提供了自然條件,經過千萬年的自然變異(風刮雷劈、寒暑錘煉、自然雜交),使得平谷北部山區熊爾寨鄉四座樓山區陸續形成了四座樓獅子頭、乾隆老款悶尖獅子頭、大肚彌勒三道筋(大奔)、金剛獅子頭、原生虎頭等一系列優秀的四座樓麻核桃代表品種
文玩核桃產業帶動百姓致富
近年來,平谷區充分發揮四座樓獅子頭麻核桃名牌優勢,以熊兒寨鄉四座樓山為中心,向東向西拓展,大力發展四座樓麻核桃溝域經濟。在加大對原生四座樓麻核桃單株的調查、保護、管理和開發的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野生山核桃資源,嫁接改造發展麻核桃5000余畝,從業人員達到2000余人,年收入5000余萬元。
主產地熊兒寨鄉,為了加快農民增收步伐,連續三年出臺扶持政策,鼓勵發展麻核桃產業。截至目前,已發展“四座樓”文玩核桃270畝,嫁接8000余株,以“四座樓悶尖獅子頭”為主要品種。2012年,熊兒寨鄉制定了《特色果品產業發展配套扶持政策》,每新發展5畝麻核桃,獎勵5萬元補貼。當年共發放補貼款20余萬元,2013年發放補貼款40余萬元,2014年發放補貼款60余萬元,累計30多戶農戶申請到了補貼,農戶種植麻核桃的熱情高漲。2015年上半年,全鄉投資100萬元,用于麻核桃嫁接技術更新,改變了以往依靠栽植小樹的形式,全部采取大樹嫁接的形式,提高了成活率和出果率。上半年,全鄉嫁接麻核桃51畝,500株,全鄉累計嫁接麻核桃1440株,早發展的農戶年收入可達到10萬到50萬元不等。
目前正值文玩核桃集中下樹時節,又趕上豐收年,僅上周末,300多輛小轎車停滿了村村口口,文玩愛好者們來村子里挑選心儀的核桃,銷售火爆。村民趙海東說:“種麻核桃省時省工,我們村27個種植戶今年收成都特別好,四座樓的根在咱熊兒寨,品質最好的核桃也在這里。鄉里不僅給補貼,還有技術指導,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真正得到了實惠。”
“今年我們舉辦文玩核桃賞鑒季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大平谷區熊兒寨鄉四座樓文玩核桃的品牌影響力,培育并加快文玩核桃產業發展,打造特色果品產業發展新亮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周末在九里山廣場設置100余個文玩核桃展位,歡迎游客們的到來。”平谷區熊兒寨鄉副鄉長史長利說。
據了解,為保護這一稀有產業資源,平谷區熊兒寨鄉已注冊了“四座樓”文玩核桃商標,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獲國家商標總局批準。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核桃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點擊查看農村創業網站核桃頻道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