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絡用語,我們就會想起近幾年在網絡挺火的網絡用語。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河蟹在網絡中悄悄火了起來,其中很多網友是摸不著頭腦的。跟著小編來腦補一下吧,否則你就該out了。

網絡用語里河蟹是什么意思
河蟹,“和諧”的同音字,意思同“和諧”,為什么用河蟹代替大體說法有兩種:
a、怕“和諧”這個詞用的廣了影響大了被和諧,所以用“河蟹”代替;
b、諷刺“和諧”社會不如叫“河蟹”社會,形容橫行霸道。“河蟹”是網絡用語,用作形容詞時指美好的事物,用作動詞時通常有消滅、解決的含義,因此引申為刪帖。 如某帖子后出現這樣的回復:這個帖子應該和諧掉。那就是指因為內容等關系應該刪帖處理,嚴重的給以封號處理,以達到BBS整體的美好效果。

在網絡文化中,它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
1、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
2、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而在失意體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3、也常常表示郁悶的表情。
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長,河水中繁殖蟹類。在生殖洄游前均為幼蟹,因其殼色偏黃,俗稱“黃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發育,肝臟的重量遠遠大于生殖腺重量。當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蛻皮后就發育為“綠蟹”,殼色墨綠,性腺發育豐滿,雄蟹螯足絨毛綢密,步足剛毛粗長,雌蟹腹部完全覆蓋頭胸甲腹面,腹部邊緣的剛毛長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暫的,在它生活史中歷經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和成蟹等幾個階段,一生中需要幼體5次蛻皮成為大眼幼體,再經13-15次蛻皮成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個生殖周期,繁殖結束生命也就終止,一般來說,河蟹的壽命為1-3周齡。

2.生活習性
(1)穴居
河蟹喜歡棲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灘涂的洞穴里,或隱匿在石礫和水草叢里。河蟹以掘穴為其本能,也是河蟹防御敵害的一種適應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選擇在土質堅硬的陡岸,岸邊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緩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這為我們養殖池塘建設提供了依據。
(2)食性
河蟹食性很雜,在自然條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質為主,嗜食動物尸體,也喜食螺、蚌子,蠕蟲、昆蟲,偶爾也捕食小魚、蝦食物匱乏時也會同類相殘,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時也會因一條死魚而招致同類爭食,一般情況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來得容易,常構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還有一些泥沙,這是河蟹攝食底棲生物和腐殖質的一種標志。
河蟹的分布
河蟹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分布,唯有中國才形成其特有的種群和特定的產量。它在我國的分布較廣,從北方遼寧省的遼河口到南方福建省的閩江口,各省通海河流中均有其蹤跡,加上現在人工放流、池塘養蟹、大水面圍攔網養蟹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河蟹已遍布全國。但是許多地方只能靠人工提供苗種而形成產蟹地區,卻由于其不能自然繁殖,故又不能形成新的分布區。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的河蟹分布區域主要有三處:第一處是以長江水系為主干,包括崇明、啟東、海門、太倉、常熟、蘇州等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的河蟹,通常稱為長江蟹;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上海陽澄湖大閘蟹,個頭最大、最受市場歡迎、養殖經濟效益最好的河蟹種群,每年中秋前后上市。
第二分布區在遼河水系,通常稱為遼蟹,包括盤山、大洼、營口、海城等地,由于遼蟹的適應能力比較強,生長速度僅亞于長江蟹,而且“北蟹南移”業已成功,因此在長江河蟹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用遼蟹取代長江蟹進行人工增養殖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第三個河蟹分布區是在浙江省溫州與甌江一帶,包括蒼南、瑞安、平陽、樂清等地,通常稱為甌江蟹或溫州蟹。
怎樣從河蟹的形態特征來判斷生長期
河蟹的生長過程總是伴隨著幼體的蛻皮或幼蟹的蛻殼而進行的。這是因為河蟹是節肢動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積是固定的,當河蟹在舊的骨骼內生長到一定階段,積貯的肌體已發展到舊外殼不能再容納時,河蟹必須蛻去這個舊“外衣”才能繼續生長。也有人將蛻殼稱為“脫殼”,從蛻殼前的準備階段開始,經過蛻殼,直到準備下次蛻殼的過程稱之為蛻殼周期。

有人認為,河蟹蛻殼的周期性現象,是由體內淋巴中的20-羥基蛻皮酮調節控制的,隨著20-羥基蛻皮酮升高,引起蟹體內發生與蛻殼有關的一系列結構上和生理上的變化。河蟹蛻殼時往往離開原來的棲息隱蔽場所,選擇比較安靜可以隱蔽的地方進行。通常潛伏在盛長水草的淺水里,不久在頭胸甲與腹部之間的側板線產生裂縫,蟹背隆起,裂縫加大,束縛在舊殼里的頭胸部先蛻殼而出,然后腹部向后退縮,使兩側肢體不斷向中間收縮擺動,使末對步足先獲自由,繼而腹部蛻出,唯有螯足因關節粗細懸殊而蛻出難度較大,故最后蛻出。蛻殼后,皺折在舊殼里的新體舒張開來,體形隨之增大。新蟹顏色黛黑,身體柔軟,螯足絨毛粉紅,習慣稱之為“軟殼蟹”。

河蟹在網絡中作為網絡用語火起來也不是沒有一點征兆的,這就得益于河蟹近幾年來越來越受食客的喜愛,因為河蟹不僅僅味道鮮美,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就慢慢的在美食界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