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園生草及覆蓋
在獼猴桃園種植毛苕子、三葉草等綠肥作物,利用雜草和秸桿覆蓋。果園生草和地面覆蓋后能明顯減少獼猴桃園土壤水分蒸發,達到蓄水(雨水、灌溉水)保墑效果,減少灌溉次數,干旱季節生草果園灌一次水比清耕園要多維持5~7天,生草果園比清耕果園一年可減少灌溉次數3~4次。果園生草、覆蓋后在高溫期可降低地表溫度,保持獼猴桃根系旺盛生長;獼猴桃根系一般分布較淺,在高溫期應避免反復旋地和鋤草,以免損傷獼猴桃根系。
科學追肥
獼獼桃喜肥,但怕大肥,獼猴桃根系為肉質根,分布淺,極易受到化肥危害和機械損傷,根系受損易造成吸收功能喪失或下降,造成葉片、枝蔓、果實失水、日灼等,對獼猴桃傷害極大,嚴重時引起樹勢衰弱、死亡。生長季追肥應采取少量多次進行,每次追肥量不能過大,改集中施肥為多點施肥;施肥時應注意距離,不能離主根太近,施于樹冠外圍枝條投影處為宜,避免施肥過近而發生肥害導致燒樹。高溫期,應先澆水后施肥,或施肥后立即澆水,有條件的果園可實施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
合理灌水
高溫干旱期應及時灌水,若果園干旱,在晴天中午12點至下午4點,獼猴桃葉片會發生萎蔫,主要原因是氣溫太高葉片蒸騰作用過強,而根系提供水分難以滿足葉片蒸騰所需,葉片氣孔關閉導致萎蔫。灌水時避免在中午高溫時間灌水,灌水可采用小畦分灌,有條件的果園可采用滴灌、噴灌,避免大水漫灌。
果實套袋
高溫期易發生日灼,可采用果實套袋或遮蔭預防日灼,重點套西南方向和上部的果實。套袋應在早晨露水干后或藥液干后進行,雨后也不宜立即套袋,等果面露珠干了后再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