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檢出土霉素超標
銅川新區盛邦海產商行銷售的中華鱘和黑江團分別檢出土霉素超標(含量超標可能會造成人體肝臟損害等功能)和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西林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在水產養殖中被廣泛應用,殘留可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有致癌、
養殖中華鱘 年賺百余萬
從宣城市城區驅車60余公里,我們來到宣州區唯一的山區鄉鎮—溪口鎮。這里山巒疊翠,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水質純凈甘甜,森林覆蓋率達87%,素有“天然氧吧”之稱。走進溪口鎮帥里村,遠遠望去,一排平房用圍墻圍著,給
長江啟動大型中華鱘產卵科考
連日來,水生專家用網捕撈中華鱘卵。來自國內多位水生專家于本月初在宜昌啟動中華鱘產卵科考。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時隔30多年之后的又一次針對野生中華鱘產卵場的大型科考行動。專家們在宜昌至安徽安慶1000多公里的長
受傷野生中華鱘新洲獲救
昨日上午9時,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漁民在長江意外捕獲一條長3.3米、重約350公斤的野生中華鱘。由于中華鱘受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將其帶回荊州救治。據新洲漁民張錦稱,昨晨7時,他和妻子從雙柳街葉家洲
長江中華鱘遭遇“難產”危機
昨日獲悉,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機構,在對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監測時發現,今年長江野生中華鱘產卵時間已推遲近一個月,被譽為“活化石”的中華鱘正遭遇“難產”危機。 葛洲壩水電站壩下15公
數十尾中華鱘游回產卵場
昨日上午,葛洲壩下的中華鱘保護區,江面上科考船正在監測中華鱘自然繁殖情況,監測畫面顯示已有數十尾中華鱘親魚從大海游回產卵場。 自11月1日中華鱘進入自然繁殖期以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
長江口現大量中華鱘幼魚
昨天,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獲悉,今年春夏上海長江口出現大批中華鱘幼魚,數量為往年的數倍,也是10多年來之最。“葛洲壩修建之前,中華鱘的產卵地在金沙江。葛洲壩修建之后,中華鱘在葛洲壩下面產卵
安徽池州漁民捕到中華鱘幼魚
2015年2月13日,安徽省池州市一漁民在漁業捕撈作業的時候,誤捕了一條中華鱘幼魚,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成魚體型較為修長,頭部較尖,頭頂骨片裸露在外,是一種大型的原始洄游魚類,也是我國的活化石。在安徽省的長江和淮河流
養殖中華鱘年收入上千萬
國際市場上中華鱘魚子醬的價格能達到每公斤一萬元人民幣。一條母中華鱘養殖十二年以上,能產出十五公斤以上的魚子,而把這些魚子加工成魚子醬,市場價格在15萬元以上。十多年時間,從當初投入十多萬元,到現在年入幾千萬,這是
農家小伙兒和他的“中華鱘夢”
平輿縣西洋店鎮賈營村農家小伙兒代建成,投資60萬元建起了中華鱘養殖場,一年銷售成品魚三四萬斤,凈收入30多萬元,成了當地水產養殖的新星。近日,筆者走進了他的養殖場,想對這個小伙子的養魚之路一探究竟。在賈營村賈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