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養殖的池水管理
蛤蜊池換水,從蛤蜊入池第3天開始,前期每日一次,換水量以10%為宜,中后期,以20%左右為宜。換水不僅可以防止水質老化,維持水溫相對穩定,而且可以形成水流,促進采苗袋內的水體交換。根據天氣情況,在雨天,應盡量提高池塘水位,降低
蛤蜊養殖的苗種放養
沙灘選定后,在適養的沙灘外圍插上圍網、以防止蛤蜊遷移和敵害侵入。攔網要高出沙灘1.5米左右、埋入沙層0.5米以上。海區潮流稍大的養殖區,最好布置兩級圍網。蛤蜊苗種以每畝投放規格為120-200顆/500克的蛤蜊小苗200-2
蛤蜊養殖的保苗措施
①加強蛤蜊下海前的鍛煉,幼苗出池前盡量使池水水溫、相對密度接近自然海水的條件,并適當振動苗簾,增加稚貝的附著能力。②加強活水培養,附苗后改用流水培育,攪動海水促進足絲的分泌,增強蛤蜊附著力。③加大投餌量,促進蛤
花蛤蜊養殖的管理
①水溫水質監測 做好水溫水質監測工作,每天早(6:00)和中午(14:00)測量水溫,并且觀察水色。日常以蓄水為主視水質換水,池內的PH值應控制在7-8之間,溶解氧要達到4mg/l以上,水色應以保持較理想的黃綠色為主,透明度控制在20-40CM。
花蛤蜊對水質的要求
1.水溫:蛤仔屬于廣溫性的貝類。在自然海區中,水溫在0~36℃范圍內,均能適應。當水溫為5~35℃時,生長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長最快。蛤仔的適溫上限為43℃,當水溫升至44℃時,死亡率達50%;當水溫升至45℃時,則全部死亡;而當水溫下
中國蛤蜊
[學名]: Mactra sulcataria [資源名稱]: 中國蛤蜊 [別名]: 飛蛤 [形態特征]:中國蛤蜊貝殼略呈三角形,兩殼對稱,4厘米以上個體殼高為殼長的3/4,殼寬為殼長的1/2。殼頂略偏向前,外韌帶不明顯。殼面黃褐色,無放射肋,但由殼頂
平蛤蜊
[學名]: Mactra(Mactra) mera[資源名稱]: 平蛤蜊[外文名]: Radiate mactra[別名]: 大蛤蜊[形態特征]:殼呈三角卵圓形,較薄。殼頂位于背緣中央偏前,小月面和楯面均呈長楔形,外韌帶小。殼面有棕黃色殼皮,頂部紫色,自
蛤蜊養殖技術
(一)蛤蜊養殖要抓補苗播苗后要及時檢查種苗分布情況,過密的要散開, 過疏或局部發生死亡的應補苗。(二)蛤蜊養殖要抓移殖小苗一般撒播的潮區較高,經6個月~7個月養殖后,個體增大,攝食量增加,抗敵害能力增強,應移養到較低潮區,加
蛤蜊是怎樣繁殖的?
蛤蜊雌雄異體,在生殖季節,雄體排出的精子隨水流進入雌體的鰓水管,在那里與卵相遇而受精,隨后孵化。往后有區別:海水種類孵化為擔輪幼蟲,被雌體釋放后發育為面盤幼蟲,最終稱為幼蛤蜊;淡水種類孵化為鉤介幼蟲,被雌體釋放,隨后附
蛤蜊品種——文蛤
文蛤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即在生長過程中除能借助其斧足移動外,還可以通過分泌明膠質帶而隨潮流移動。移動發生的季節,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