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對象要明確
針對田間病蟲害種類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農藥防治。農藥進行混配時,其農藥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別是穗頸瘟防治,三環唑有2種劑型,切不得搞錯。
不要隨意加大農藥的用量
盲目加大藥劑用量,則加大了病蟲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發生藥害。另外農藥一定要注意現配現用,防止農藥間發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夏秋時節雷雨天多,在農藥中添加助劑既可以增進藥液的效果,又可延緩雨水的沖刷,較好地保證了防效。
噴藥要均勻一致
采用撲澆泵防治病蟲時,一定要按田間的長度分段分桶配藥,或在配藥容器中標明噴藥的刻度,同時吸藥吸水的噴頭要防雜物堵塞。采用1.6匹彌霧機作業的,人員配備要足,一般以6~7南北向噴藥為準,每桶水打1~1.3畝為宜。開始噴藥時,可關小噴口先向空中噴出沉淀的藥液或預先放入桶中,每桶水噴到頭時,應迅即關掉噴口,不宜重復噴藥,以防高濃度藥液灼傷秧苗。
施藥時間有講究
盡量避開紅米揚花期(上午9時前、下午3時后用藥),以免引起花粉敗育;早上露水太重也不宜施藥,會降低藥液的含量;若是有辛硫磷農藥成份等見光易分解的農藥,宜在陰天或下午3時后用藥;若是在紅米生育后期用敵敵畏掃殘防治稻飛虱時,則宜在天氣晴好的中午施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噴藥部位要明確
防治穗頸瘟、稻縱卷葉螟時,噴頭應向上噴霧,讓細細的藥液徐徐落下或飄向植株的穗部或葉片上,這類病蟲防治以1.6匹彌霧機防效較好;防治稻飛虱或紅米紋枯病時,應把噴頭對準植株的中下部,讓藥液盡可能多地噴向紅米基部,加強對病蟲的防治和葉片的保護。這類病蟲防治又以大水量的撲澆泵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