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菜叢根病是近年來世界各地均有發生的一種甜菜病毒病害.1979年我國在包頭首先發現后,各產區已相繼發現這種病害.該病對甜菜生產危害極大,一般發生田塊根減產40%~60%,含糖下降4~9度,嚴重地塊甚至絕產.而且,一旦發病,其后10~15年在種植甜菜仍會發病并嚴重減產.
1、甜菜叢根病的癥狀
7~8月份是發病盛期,地上部分有以下幾種癥狀:
⑴葉片黃化,邊緣出現波狀褶皺,植株矮化。
⑵葉脈黃化壞死。
⑶葉片出現環狀褐斑,擴大成不規則黑褐色斑塊、葉片焦枯、內卷,最后全葉變黑枯死。
⑷以上3種癥狀同時出現,植株嚴重矮化。
⑸葉片正常,但白天萎蔫,夜晚或雨天恢復正常。
除地上部癥狀表現有所不同外,其根部癥狀基本相同。首先測根變褐、變細、壞死,之后主根維管束也變褐色、變硬(木質化)。主根從向下上腐爛。不發生腐爛的快根,從側根處叢生大量胡須狀的細根。根的橫切面上可看到中柱及維管束由黃色逐漸變成褐色。
2、甜菜叢根病的發病條件
研究表明,甜菜叢根病是由甜菜多粘菌攜帶的甜菜壞死黃脈病毒侵染甜菜快根引起的。因此,田間多粘菌的數量與該病發生由直接關系。
⑴土壤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有利粘菌體眠孢子萌發。因此,排水不良、灌溉過量的地塊易發病;
⑵甜菜蟲、迎茬,或在多粘菌的宿主作物(菠菜、西風谷、藜等)茬地塊上種植,會導致多粘菌的積累和大量增殖;
⑶在PH值6。2以上的中性或偏堿性地塊種植易發病,因多粘菌比較喜歡這類土壤。
3、甜菜叢根病的防治方法
目前,還沒有可有效防治從根病的化學藥劑。主要以預防為主,選用抗性品種,同時,加強栽培技術措施,盡量減少病害損失。
⑴采用抗、耐性品種。目前,意大利育成的“Rizor”、美國的C48、C50、德國的9104等品種均對從根病有較強的耐病性;我國的甜研203、303、304及工農301、內甜耐從1號、雙豐17號等也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⑵加強栽培技術措施。延長輪作周期,未發病區輪作期可延至8~10年以上;盡量選有效磷、硝態氮低的地塊;及時清理田間病殘株;增施有機肥及過磷酸鈣等生理酸性肥料,降低土壤ph值。
⑶土壤熏蒸消毒。甲基溴化物每100公斤病土用藥300克;氯化苦100公斤病土用375毫升;D-D混劑100公斤病土用1500毫升。熏蒸消毒應在秋季進行,不宜春季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