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水稻能豐收,離不開對病蟲害的科學防治。記者昨從市植保站了解到,去年一年,我市病蟲害測報準備,防治及時,在實現農藥零增長的前提下,有效減輕了病蟲對小麥水稻產量的影響,全年共挽回糧食損失95萬噸。總體來看,去年我市蟲害發生程度要相對較輕,病害發生程度偏重。
具體來說,蟲害方面,蚜蟲成威脅小麥油菜的“第一蟲”;從南方遷徙而來的“卷葉蟲”(學名稻縱卷葉螟)成危害水稻的“第一蟲”,而在山區,鉆心蟲(學名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第一蟲”。
病害方面,小麥赤霉病成小麥“第一病”;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對水稻威脅最大。
蚜蟲危害小麥油菜
幸虧去年雨水較多
2015年,揚州夏熟作物小麥和油菜種植面積分別為288萬畝、46萬畝,總體表現為蟲害輕、病害重。
小麥蟲害中,小小蚜蟲(麥蚜和油菜蚜蟲)對小麥和油菜危害最大。市植保站副站長秦玉金介紹,蚜蟲吸食小麥、油菜的汁液,導致植物輸導組織堵塞,植株發黃枯死;蚜蟲喜歡干旱少雨的天氣,不耐雨水沖刷。去年春天,我市雨水還比較多,這有利于控制蚜蟲蟲害。
小麥病害,小麥赤霉病依然是威脅我市小麥的第一大病害,去年發生面積達247萬畝,近15年來僅次于2012年。秦玉金說,小麥赤霉病非常頑固,它能在揚州越冬,來年再危害小麥。為了防治它,去年3月份,植保站就制定了“小麥赤霉病防控計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病情檢測,并及時防治,有效地減輕了病害。
卷葉蟲最危害水稻
山區水稻最怕鉆心蟲
去年,我市水稻栽培面積310萬畝。水稻生長期,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發生。
卷葉蟲是危害水稻的“第一蟲”,這種害蟲是從南方遷飛來到揚州,飛落到水稻上后,先把水稻葉片卷起來,再藏身其中,慢慢吃掉葉肉,最后只留下葉脈,導致水稻植物發白。不過,在丘陵山區,鉆心蟲卻是危害水稻的“第一蟲”,這種害蟲是本地土生土長的害蟲,它可以鉆到水稻莖稈里,一邊鉆一邊吃,很難發現。
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成為最厲害的病害。秦玉金介紹,水稻紋枯病也能在揚州越冬,來年再感染危害水稻;稻瘟病也是水稻常見病害之一,它可以通過風雨傳播到水稻上。
全市水稻組織了5-6次防治戰役,有效地減輕了病蟲危害。
去年我市水稻病蟲害發生面積1360萬畝次,防治3967萬畝次,挽回損失67萬多噸。
全市植保人員2.4萬多人
每天可防治80萬畝農田
截至目前,我市共組建植保專業合作社710個,其中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或備案的鎮、村級植保專業合作社483個,從業人員24792人。
我市植保機械裝備數達2.2萬多臺,其中擔架式彌霧機2856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92臺,多旋翼小飛機(植保無人機)13臺,日作業能力80萬畝以上。
特別是植保無人機“飛防”,在我市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一些農戶還走出家門,到外地去防治掙錢。如一徐姓農戶,在購置了一臺植保無人機后,不僅自己使用,還到河南幫助防治小麥赤霉病、去江西幫助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服務收入達5萬元。
農藥用藥實現“零增長”
糧食增產“綠色增長”
去年,我市把“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納入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內容,并在所有農業縣(市、區)水稻、小麥還各建立1個示范點,每個示范點面積不少于1000畝;示范點做到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到位率百分之百、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百分之百。
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我市去年農藥用藥實現了“零增長”。
未發現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
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775畝
去年春季,我市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面積851畝,防除775畝;秋季大面積已經防除結束,少部分仍在鏟除之中。
去年,我市對外來有害生物進行定期監測,特別是對桔小實蠅、瓜類果斑病、紅火蟻、假高粱、馬鈴薯甲蟲、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美國白蛾等有害生物進行了重點監測,沒有發現危險性外來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