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江淮、黃淮地區出現粘蟲一代成蟲高峰,并集中向東北、華北地區遷移,呈現盛發期早、發生范圍廣、蛾量大的特點。據監測分析,預計二代粘蟲在東北、華北、黃淮、西北等玉米種植區呈重發態勢,對農業生產構成威脅。對此,農業部高度重視,緊急部署玉米粘蟲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實防控措施,遏制粘蟲暴發危害。
強化責任落實。
各地要堅定穩糧增收的目標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把防汛抗旱與病蟲防控同步推進,落實防控責任,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有效遏制二代粘蟲暴發危害,贏得秋糧豐收的主動權。
加強監測預警。
發揮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作用,監測蟲情發生動態。組織植保專業人員、鄉村農技人員、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民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農民適時開展應急防治。
加強分類指導。
成蟲遷出區,要加密監測,及時掌握遷出蟲量、過境蟲量和滯留蟲量;成蟲遷入區,要及早做好物理誘殺、田間查卵和低齡幼蟲藥劑防控準備;粘蟲重發區,要堅持“治早、治小、治了”原則,抓住幼蟲三齡暴食危害前關鍵時期,集中連片應急防治,控制暴發、遏制危害。
推進統防統治。
發揮植保專業服務組織作用,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推行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藥劑供應、統一防治時間、統一施藥作業等“五統一”服務,提高防治效果。
精準指導服務。
組織專家制定粘蟲防控技術方案,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因地因時落實好防控措施。組織機關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粘蟲重發區,采取蹲點包片、進村入戶等形式,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