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認真搞好種子處理。
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預防苗期病蟲害。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藥劑拌種。根病發生較重的地塊,選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三唑酮(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病、蟲混發地塊用以上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
2.足墑播種。
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秋種時若墑情適宜,要在秋作物收獲后及時耕翻,并整地播種;墑情不足的地塊,要注意造墑播種。在適期內,應掌握“寧可適當晚播,也要造足底墑”的原則,做到足墑下種,確保一播全苗。水澆條件較好的地區,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前10-14天澆水,既有利于秋作物正常成熟,又為秋播創造良好的墑情。秋收前來不及澆水的,可在收后開溝造墑,然后再耕耙整地;或者先耕耙整畦后灌水,待墑情適宜時耘鋤耙地,然后播種。也可以采用先整畦播種,后灌水蟄實的方法,要注意待地表墑情適宜時及時劃鋤破土出苗。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在前茬收獲后,及時進行耕翻,并隨耕隨耙,保住地下墑。
3.適期播種。
溫度是決定小麥播種期的主要因素。小麥從播種至越冬開始0℃以上積溫570~650℃為宜。各地要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播期。魯東、魯中、魯北的小麥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1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期為10月3日至10月8日;魯西的適宜播期為10月3日至10月12日,最佳播期為10月5日至10月10日;魯南、魯西南為10月5日至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7日至12日。如不能在適期內播種,要注意適當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結合。
4.適量播種。
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是小麥生產節本增效的關鍵措施之一,各地要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在目前玉米晚收、小麥適期晚播的條件下,要以推廣半精播技術為主,但要注意播量不能過大。在適期播種情況下,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18萬;分蘗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在此范圍內,高產田宜少,中產田宜多。晚于適宜播種期播種,每晚播2天,每畝增加基本苗1萬~2萬。
5.寬幅精量播種。
實行寬幅精量播種,改傳統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條播為等行距(22~25厘米)寬幅播種,改傳統密集條播籽粒擁擠一條線為寬播幅(8-10厘米)種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種子分布均勻,減少缺苗斷壟、疙瘩苗現象,克服了傳統播種機密集條播,籽粒擁擠,爭肥,爭水,爭營養,根少、苗弱的生長狀況。因此,各地要大力推行小麥寬幅播種機械播種。要注意使播種機械加裝鎮壓裝置,播種深度3~5厘米,播種機不能行走太快,以每小時5公里為宜,以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6.播后鎮壓。
從近幾年的生產經驗看,小麥播后鎮壓是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要選用帶鎮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然后,在小麥播種后用專門的鎮壓器鎮壓兩遍,提高鎮壓效果。尤其是對于秸稈還田地塊,一定要在小麥播種后用鎮壓器多遍鎮壓,才能保證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