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施肥原則
一般的原則是施足基肥、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期和根外追肥。后期可酌情根外追肥,土壤施肥一般可簡化為兩次,基肥和初花期追肥。
二、棉花施肥量
實行科學施肥需要明確以下指標:一是弄清土壤養分含量,明確土壤各種養分供給能力;二是探明棉花養分吸收與需求規律,確定各種養分需要量及其比例等;三是計劃達到的棉花產量指標,產量指標越高養分需要量越多;四是各種肥料的利用率;五是各種肥料的施用方法。
根據上述指標,一般棉田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23千克,過磷酸鈣50-55千克,缺鉀地塊或高產田施硫酸鉀10-12千克。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尿素和鉀肥用作基肥和追肥各占1/2。施用復合肥時,由于種類較多(復合肥N、P、K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要根據各類棉田施肥的N、P、K比例和用量,選用符合要求的復合肥。各類棉田均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提倡每667平方米施優質土雜肥2-3立方米,全部作基肥施用。
三、施足基肥、培肥地力
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效和抗蟲棉產量的重要措施,各類棉田均應重視有機肥(包括秸稈還田)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水、氣、熱狀況,協調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倡每667平方米施優質土雜肥2-3立方米或秸稈還田350-400千克,一般棉田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左右,過磷酸鈣50-55千克,高產田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鉀5-6千克。秸稈還田后適當增加N肥用量,有利于作物秸稈腐爛,滿足棉花苗期和蕾期生長所需的養分。施入基肥后深耕20-25厘米。
四、重施花鈴肥
棉花花鈴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穩長、多結鈴、防早衰。花鈴期管理必須協調棉花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棉花初花期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大約需要一生總氮量的60%。在開花階段,各種長勢的棉田都要重施以速效氮肥為主的花鈴肥。追肥應根據地力和棉花長勢而定,實行分類施肥,長勢差的棉田追肥時間應適當提前,并適當增加追肥量;一般長勢平衡的棉田,應見花重施肥。
長勢旺的豐產棉田,應在見桃時重施肥。此階段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60%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2-13千克,高產田追施硫酸鉀5-6千克。施肥方法要求地下集中施肥,施肥時還要注意離主根遠些(20厘米左右),施得深些(10厘米左右),土壤追肥一般應在7月底結束。
五、適時根外追肥
棉花吐絮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增鈴數、增鈴重、促早熟、防早衰。生長后期氣溫偏低,土壤施肥效果不好。棉花若有明顯的缺肥現象,采用根外噴肥的辦法緩解。可用尿素液、磷酸二氫鉀液等。對于微量元素缺乏棉田,可選擇相應的微肥種類葉面噴施。
根外噴肥晴天宜在下午5時以后進行,陰天可全天進行,以防噴后水分蒸發過快降低肥效或濃度驟增而燒傷葉片。棉花的施肥應以根際施肥為主,根外噴肥為補充,做到根際與根外施肥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