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而貧困農民群體又占大頭。近年來,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成為各地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強村富民目標的主要抓手。這其中,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更是成為產業扶貧中的一大亮點。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燕麥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近年來,當地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燕麥產業不僅在富民增收工程中成為明星產業,更是在脫貧攻堅戰中表現搶眼。
把燕麥培育成富民產業
裸燕麥起源于我國,有3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地處陰山山脈,該地區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著名的黃金裸燕麥原產地之一,尤其是包括察右中旗在內陰山南北一帶的燕麥全國有名,是我國燕麥原糧最好的產地,也是有機燕麥種植的首選地區。
燕麥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醫療價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中外醫學界所公認。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麥是唯一上榜的谷類作物,隨著我國國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健康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無疑為燕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烏蘭察布地區日照充足,空氣凈透,中緯度的凍土土壤利于燕麥生長,發展燕麥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烏蘭察布市市長費東斌說,作為貧困旗縣比較集中的地區,貧困人口占內蒙古自治區的17%,烏蘭察布市無疑是全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農業產業扶貧則無疑是這一地區脫貧攻堅的重頭戲。
燕麥作為烏蘭察布“莜麥、山藥、大皮襖”三寶之一里的糧食,深受老百姓喜愛。近年來,該市從育種、規模種植、銷售、貯藏、加工等各環節著手,全力打造燕麥全產業鏈。
“我們將通過強化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實現科研、生產、加工、流通等多領域的協同配合,逐步提高燕麥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燕麥產業化發展。到2020年,實現建設200萬畝高產優質燕麥生產基地,平均單產水平由75公斤每畝提高到125公斤每畝,最終實現年加工燕麥能力25萬噸。”費東斌說,真正讓種植燕麥的農民富起來。
龍頭企業扛起產業扶貧大旗
推進產業扶貧,龍頭企業有優勢、有實力,更有責任。
近年來,烏蘭察布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前來投資興業。該市察右中旗把生態建設和農牧業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大規模、高標準、高科技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集群。這其中,內蒙古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燕麥產業園成為佼佼者。
記者來到陰山優麥生產車間,透過玻璃窗望去,工人們在各個生產環節有序忙碌著,一件件燕麥產品從全自動生產線上魚貫而出。
“陰山優麥產業園作為民豐種業的全資子公司,園區規劃投資6億元,重點建設燕麥米、燕麥片、燕麥乳、速食產品等燕麥深加工系列產品,以及與產業配套的倉儲、包裝、物流等現代化服務業體系。”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文兵說,目前已完成總投資2.4億元,年產3萬噸燕麥米生產線以及與項目配套的設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年產2萬噸燕麥片及燕麥速配類休閑食品、2000萬支燕麥餐杯生產線也于近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利稅約10億元,發展燕麥訂單農戶1.6萬戶,種植面積擴大到40萬畝,直接帶動6萬多農民走上農業產業化致富之路。”盧文兵說。
時值歲末,陰山優麥2017年的“成績單”讓人刮目相看。“公司+農場(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利益聯結模式逐漸成熟,“種子銷售給農民-訂單回收-精深加工”的經營模式得到農民的普遍認可。“我們在11個鄉鎮發展燕麥訂單20萬畝,并對貧困戶高于市場價20%進行收購,涉及農戶5000多戶,真正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盧文兵說。
“僅僅在地里做好精耕細作還遠遠不夠,我們在探索形式多樣的扶貧方法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盧文兵說,近年來,他們與當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合作開展“發展集體經濟”、“金融扶貧”等新的扶貧模式,共涉及貧困農戶500多戶。集體經濟讓分散的農戶實現抱團發展,金融“活血”的注入極大緩解了農戶擴大生產規模的資金難題。
新的扶貧模式不僅帶動了貧困農民增收,也給當地農業產業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機遇。隨著燕麥種植技術、精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燕麥的營養保健、改善飲食結構價值逐步顯現,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燕麥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