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測土配方施肥的依據
農作物生長發育已知的必需營養元素有17種。其中,碳、氫、氧可從空氣和水中獲得,其余主要源于土壤。氮、磷、鉀三種養分經常要用肥料的形式補充,所以特別稱為肥料三要素。有些元素作物需要的量很少,稱為微量元素。作物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有一定比例,不論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對作物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功能相互不能替代。要保證作物正常發育獲得高產,必須滿足它所需要的一切營養元素,其中一種達不到所需要的數量,作物產量就受數量最少的這一元素制約。這就是最小養分律。同時,作物不同生長發育期對營養元素的種類、濃度和比例有不同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作物生長必需的光、熱、空氣、水和養分五大因素中,水分和養分主要由土壤供給,土壤溫度和通氣狀況也直接影響養分吸收和生長發育。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從養分條件和環境條件(水、肥、氣、熱)等多方面供應和協調作物生長發育的能力。反映土壤肥力的綜合指標是基礎地力產量。基礎地力產量一般達施肥產量的40%~80%,比例越高,土壤越肥。
二、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
1、目標產量及本田總用肥量(公斤/畝)——目標產量:600~650;總用肥量:氮(N)18~21,磷(P2O5):7~10,鉀(K2O):10~18。其中化肥N:14~17,P2O5:3~5,K2O:6~8。
2、肥料運籌方案 ——氮基:蘗:穗 0.35~0.45:0.2~0.3:0.25~0.4;化肥磷、鉀基(蘗):穗0.8:0.2。
3、配方及施用方法(畝用量)——基肥:25%專用復合肥35~40公斤或高濃度專用BB肥20~25公斤+碳銨10~15公斤或尿素3~5公斤+優質有機肥(畜禽人糞)20~30擔。基肥要在土壤耕翻前施用,盡量深施。
分蘗肥:尿素5~10公斤,或顆粒碳銨15~25公斤。拋栽后5~7天,“以水帶氮”法施用。即稻田落干后,傍晚撒施尿素,次日晨上淺水。也可擱田后穴施碳銨或尿素。 穗肥:專用穗肥17.5~25公斤,或高濃度專用BB肥15公斤左右+尿素2.5~10公斤。7月底至8月上旬,分促花肥和保花肥兩次施用,也可看苗“促保”結合一次施用。“以水帶氮”法施用為妥。
4、合理使用中微肥及生化制劑 ——近幾年未根部施用多效鋅肥或硫酸鋅的田塊,基、蘗肥或結合化學除草畝用1公斤多效鋅肥或硫酸鋅。分蘗期至拔節期結合病蟲防治噴施氨基酸中微肥(水稻專用)、多效硅肥各1次,穗期噴施肥力寶等生化制劑。
5、綜合運用其它高產栽培措施——選用高產優質品種;采用群體質量栽培、病蟲草綜合防治等高產栽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