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噴施40%氟奎唑乳油8000倍液或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0%粉銹靈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一、豆角銹病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倒茬,避免長期連作而導致病原菌于土壤中積累,同時在播種前進行深耕深翻。
2、合理調整種植密度,保證通風條件以及光照條件良好。連綿陰雨季節,開溝排水,避免田間積水。
3、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豆角品種進行種植,比如新秀1號、綠龍、九粒白、春豐4號等。

4、在作物收獲之后,此時將殘余的枯枝落葉以及病葉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焚毀。
5、在豆角銹病發生初期時,葉面噴施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氟奎唑乳油8000倍液、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0%粉銹靈乳油800-1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二、豆角銹病癥狀
1、葉片受害時,初期病斑呈黃白色,圓形,微凹,后隨著病情發展逐漸變為褐色,具黃綠色暈環,病斑有褐色至黑褐色小粒點,后續褐色部分脫落,形成穿孔。隨著病情的發展,葉片背面有銹孢子密集在一起,生成黃褐色稍突起的斑痂點。

2、葉脈、葉柄受害時,初期形成梭形或近梭形條狀病斑,褪綠,隆起,中央具褐色至黑褐色小粒點。蔓莖、葉柄及花梗上的夏孢子堆多為近圓形或短條狀,也可圍生一圈長圓形的次生夏孢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