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菇房消毒
在進入菇房之前,首先要對菇房進行消毒,用石灰粉在菇房的地面上均勻的撒一遍就可以了,這樣可以起到消除雜菌的作用。
2、排袋
將栽培袋直接擺放到層架上就可以了,注意,栽培袋的封口一定要朝作業道放置,以利于出菇,每平方米的面積可以放置15袋左右。排袋完成后,還要在層架旁邊和門口處掛布簾,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后面的水分管理工作。
出菇期大約需要23天左右的時間,期間要做的工作如下:
3、催蕾期管理
催蕾期大約需要10—15天的時間,進入菇房大約3天以后,要將菌袋口的棉球取下,進行開袋的工作,去掉棉球后維持大約5天的時間,讓菌絲充分生理成熟,這一時期,菇房內的濕度要達到95%左右,還要進行少量通風,可以將菇房的洞口打開,每次通風大約2小時后再將洞口堵上。光照強度要達到1000勒克斯。大約7天以后,當發現袋口料表面有白點狀原基形成時,就要將菌袋開口處的套環取走,這時,就要加大通風量,每次通風時間改為3—4小時,而菇房內的濕度要控制在85%左右,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一時期菇房內的溫度要控制在16℃—17℃,一定不能超過18℃,隨著原基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會出現幼蕾了。
4、幼蕾期的管理
幼蕾期是杏鮑菇最脆弱的時期,需要嚴格、穩定的環境條件,在這一階段,我們要將溫度穩定在10℃—18℃之間,菇房的濕度控制在85%左右。每天還要進行2個小時的通風,以保持棚內空氣新鮮以及幼蕾分化所需要的弱光,光照度控制在500~700勒克斯。大約3—5天后,幼蕾就可以分化成幼菇了。
5、幼菇期的管理
這一階段繼續保持幼蕾時期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就可以了,為了加快菇體的生長速度和健壯程度,可以適當的增加光照,可以通過菇房內的日光燈來進行調節,增加光照度至800勒克斯就可以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這一時期還要進行疏蕾的工作,用刀片將幼小的菇蕾刮掉,以每個菌袋留一株子實體為標準,要留取子實體附近的小菇蕾進行疏除時要小心,疏除掉的這些小菇蕾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要當廢料扔掉,否則就可惜了,它們是非常有營養的。大約3天以后,幼菇就會發育為成菇了。
6、成菇期的管理
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子實體,要創造條件進一步降低菇房的溫度,盡量達到15℃,可以通過噴水來調節,有條件的可以安裝控溫設備,而菇房的濕度要控制在90%左右,另外,光照度也要相對減少,減弱至500勒克斯即可,同時,在每天的傍晚,通風一小時就可以了。這樣大于3天以后,當子實體基本長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軟、菌蓋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邊緣稍有下內卷、但尚未彈射孢子時,就可以采收了。
7、采收
杏鮑菇的采收標準是不能開傘的,以子實體還沒有向上翻卷、孢子尚未成熟時采收為最佳時期,采收時,用刀片從基部切下就可以了。每個菌袋可采收鮮菇300—500克。采收后的鮮菇,要及時將菇腳去掉,用小刀將杏鮑菇基部的雜質刮掉就可以了。通常,接種一次只能采收一茬,采用設施栽培可常年進行循環生產。目前,杏鮑菇的價格較高,都是以銷售鮮菇為主,鮮菇可以及時出售,不能及時出售的最好要將它們放在通風陰涼處,或者放在冷庫保存,可以隨時出售。另外,采收完成后的菌袋培養料還可以作為雞腿菇等食用菌的絕佳下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