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原產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區,現分布于全世界,喜溫暖、不耐寒冷、喜潮濕、不耐旱、強光照,黃瓜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性良好,微酸至中性土。

1、為了預防黃瓜病害,在選擇種植地時最好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瓜類的地塊。每畝地施用3000-4000千克的腐熟農家肥,并施加50千克的過磷酸鈣。耕地后,將土壤整成1.3-1.4米寬、高15-17厘米的畦,每畦做成兩行小高壟,以便澆水或排水防澇。
2、在壟上按20-22厘米的株距,深2-3厘米挖穴,每穴播種兩粒種子,播種后覆蓋土壤,每畝播種量為250克。對于較為干旱的土壤,可以順著溝渠澆水一次。

3、在定植時,保持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地種植3500-4000棵植物。適度密植的好處是避免黃瓜種植過于稠密,導致葉片相互遮蓋,不透光、不透風,不利于黃瓜的生長。4、田間管理在苗期葉子展開后,發現有缺苗的,要及時移栽補苗。7月份災害性天氣較多,一般在3-4片真葉時定苗,每畝定苗4500株左右。黃瓜苗期,降雨量較多,每次下雨之后,都要中耕一次。
5、如果基肥充足,墑情良好,就沒有必要進行水肥補充,只要保持土壤保持濕潤但不積水即可。當根瓜長到10厘米以上時,可以進行第一次澆水。一般來說,在黃瓜采收前一周澆一次水,采瓜高峰期每4天澆一次水,后期每周澆一次水。在采瓜和結果盛期之前半個月追施一次尿素和硫酸鉀肥,每次追肥相隔10天。黃瓜的需肥高峰期主要出現在結果盛期,因此要根據需肥規律合理進行水肥管理,以保障黃瓜的高產增收。

6、綁蔓和整枝支架在植株開始抽蔓后進行,用2米以上的竹竿或枝條搭建人字架,并及時綁蔓。整枝時保留主要蔓藤,在側蔓結瓜1-2天后進行摘心,并注意除去下部老化葉和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