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稻瘟病的癥狀:
稻瘟病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以節瘟、穗頸瘟對水稻產量影響最大。
1.苗瘟:在水稻苗期發病,由于苗期氣溫偏低,不適宜發生稻瘟病,個別地方少有發生。
2.葉瘟:一般在7月上中旬發生,在田間常見的有急性型與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病斑近圓形,暗綠色,病斑正面與背面有大量灰綠色霉層;慢性型病斑:由急性病斑轉化而來,病斑多為梭形、紡錘形,一般為褐色,中間為灰綠色,最外層有黃色暈圈,病斑背面產生灰綠色霉層。
3.節瘟:節部變黑色,病節下縮、凹陷,使稻株折斷而倒伏,影響結實,形成白穗。
4.穗頸瘟:發生于頸部,病斑初為暗褐色小點,以后擴展形成黑褐色條斑,輕者影響結實,秕粒增多,重者形成白穗。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是以氣流傳播為主的病害,防治應以選用抗病品種與藥劑防治為主。
1.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或耐病品種:各地可根據當地生育期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可以用2~3個抗病品種搭配種植或輪換種植。
2.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要多施基肥早追肥,不用施用氮肥過多過遲,合理淺灌,有助于水稻生長發育,提高抗病性。
3.防治時期:預防葉瘟在發病初期打藥一次,嚴重時隔7天再打藥一次,預防穗頸瘟在始穗期、齊穗期各噴施一次藥,起到預防作用。
4.藥劑防治:
1)富士一號:每公頃40%的富士一號1.5升兌水噴霧,在早10點前,下午3點后打藥,避開水稻開花期。
2)稻瘟靈:用法與富士一號相同。
3)咪鮮胺:防治葉瘟時期在7月上中旬,葉瘟發生初期用藥,每公頃用25%咪鮮胺0.75~0.9升兌水噴霧或45%咪鮮胺0.45~0.5升兌水噴霧。
4)三環唑:用75%三環唑每公頃0.4~0.7公斤兌水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