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秤價格低于上年,隨后價格快速下跌
新季大豆上市初期,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大豆毛糧收購價1.7~1.8元/斤,過篩精選后的大豆價格能達到1.9元/斤左右,略低于上年。由于今年東北產區大豆面積和單產均有所增加,大豆產量預計增加10%以上。新豆集中上市,再加上9月底國家臨儲大豆開始競價銷售且拍賣底價較低,市場供應量增加,開秤后幾天內大豆價格每斤迅速下跌了0.1元左右。10月中旬,中儲糧開啟東北新季大豆的輪換收購,大部分地區輪換收購價格1.90元/斤,受此支撐,大豆市場價格出現一波上漲。同時,南方銷區客戶在高價下購買大豆的積極性減弱,并且輪換大豆收購量終究有限,大豆價格在短暫上漲后再度回調。10月底黑龍江大部分產區毛糧收購價跌至1.7元/斤,內蒙古東部大豆毛糧收購價跌至1.65~1.68元/斤。
預計輪換大豆收購結束前,大豆價格仍將保持穩定
新季大豆上市后,國內大豆蛋白加工企業陸續開始入市收購,南方貿易商也在報價收購,但收購價都低于糧庫輪換收購價0.05~0.1元/斤。產區貿易商大都從農戶手里收購大豆運往糧庫排隊銷售。預計在糧庫輪換大豆收購結束之前,產區大豆市場價格仍將保持穩定。輪換大豆收購結束后,農民挺價的支撐因素趨弱,預計大豆價格下跌的可能性大,銷售進度會加快。
大豆種植收益好于上年,大豆銷售的難易程度和補貼情況將影響農民種植意愿
調研了解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今年大豆種植成本較上年有所下降,種植大豆地租成本約3000元/公頃,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接近1000元/公頃,按每公頃產量3750斤、每斤1.65元計算,每公頃大豆凈收益2000元以上。由于當地玉米春播時遭遇風災,補種后出苗推遲,單產降幅較大,每公頃產量僅為6噸,玉米種植收益較大豆要低。在大豆種植比較效益增加、大豆生產者補貼預計高于玉米的情況下,2018年當地大豆種植面積是否會繼續增加?據種植戶反映,目前當地玉米平均售價0.50~0.55元/斤,較上年同期0.45元/斤增加不少,并且附近有玉米加工企業在收購,外地來收購玉米的客戶也不少,玉米銷售不成問題。相較而言,盡管大豆生產者補貼高于玉米,但權衡玉米和大豆銷售的難易程度和二者補貼標準之間的差異,再綜合考慮補貼資金發放的及時性,預計明年種植玉米的農戶可能增加。近期,黑龍江省公布2017年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為173.46元/畝,且已經基本發放給豆農,再加上已發放2016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118.58元/畝,按農民“現收現入賬”的核算習慣,今年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者共收到292.04元/畝的補貼。按照2017年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者補貼133.46元/畝的標準,省內合法種植大豆將獲得每畝高于種植玉米158.58元的補貼。補貼的對比結果將促使當地農戶來年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增加。
預計國產大豆增產后,消費需求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與進口大豆相比,國產大豆種植成本和銷售價格較高,近年大部分國產大豆經過篩選后主要用于直接食用、豆制品加工、大豆蛋白加工等,以獲取油脂為目的的加工數量和比例逐漸縮小。就當前的市場格局而言,盡管國產大豆在滿足市場食用需求后,或者價格下跌至能和進口大豆相競爭的水平后會有一部分進入油脂加工,但總體看,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兩種產品、兩個市場”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大豆蛋白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在穩步提高,大豆蛋白產品品類逐漸豐富,部分企業積極研發大豆多肽、雙蛋白、大豆多糖等新興產品,豆制品加工企業也在穩定傳統豆制品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休閑豆制品和新型豆制品等,國產大豆油的品牌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大豆臨儲政策取消后,大豆價格市場化也為國產大豆加工企業理順了市場環境。長期看,我國國產大豆消費需求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