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的降雪增加了土壤墑情,補充了小麥生長的水分,十分利于小麥根系的發育,這場瑞雪的降臨還能凍死一部分越冬害蟲和地表害蟲,相信明年一定是個豐收年。”1月9日,在該縣萬古鎮杜莊村,田間的積雪還未融化,滑縣煥永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永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一邊說。
2013年,杜煥永在縣鄉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一些經濟作物,實行“六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即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灌溉、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銷售所產糧食,結合農時、農藝、農機,在耕、種、管、收等生產環節上為農民種地提供全程化服務。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小麥種植基地輻射杜莊村周邊18個村,入社農民達1500余人,合作社服務的土地總面積也由最初的2000畝發展到13000畝。
在滑縣城關鎮史固村,種糧大戶郭青雷在田間看著由縣農技人員指導下種植的100多畝小麥喜人的長勢,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他扒開一片雪,拔出幾株小麥,仔細看著其根系和葉片,然后笑著對記者說:“我的小麥長得這么好,真得感謝咱們的農技專家!他們在入冬前就開始宣傳冬小麥管理常識,到地頭查看小麥長勢;及時指導我施加小麥越冬底肥,來防御病蟲害;照現在的長勢,我的小麥開春以后一定是發苗早、秸稈粗、后勁足!”
“入冬前后,我們根據全縣各鄉鎮小麥的長勢和土壤墑情,及時指導農戶和合作社除草,追施越冬底肥,澆水灌溉保墑。”滑縣農技專家、農業推廣中心主任魏鳳梅對記者說,“等到春天小麥返青后,我們還會及時跟蹤指導種糧大戶,做好春季小麥指導管理,通過進一步改良土壤結構,來確保全縣小麥的高產豐收。”
入冬以來,滑縣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除了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小麥長勢外,還進村入戶為農民培訓,確保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戶,應用到田。同時還聯合氣象部門,通過電視、廣播、微信等途徑,及時發布天氣情況,提醒農民加強田間管理,積極指導農業大戶、合作社做好冬小麥管理。并加強跟蹤服務工作,調查了解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及時做好災情收集上報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該縣農技人員累計下鄉宣傳指導冬小麥管理1000余人次,發放優質小麥良種簡介20000余份,發放張貼《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化栽培技術要點》掛圖6000余份。
在位于滑縣棗村鄉的滑豐種業基地,大雪覆蓋了麥田,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不到邊。“今年我們從西北農大獨家引進了‘西農20’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我們自己也培育了‘滑育麥1號’中筋小麥新品種,這兩個品種去年一共試種了14萬畝,其抗病、抗寒、抗倒性明顯提升,綜合性狀也都非常好,最高畝產可達700公斤。”滑豐種業董事長趙秀珍高興地說,“這場大雪,讓我們種的小麥抗寒特性表現了出來。”
據了解,滑縣為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持續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和高產創建。2017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177.9萬畝,平均單產510公斤,總產90.7萬噸,小麥總產再創歷史新高。在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該縣不斷發展壯大小麥制種產業,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截至目前,滑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糧田面積121.5萬畝,小麥良種繁育面積發展到20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