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
雌雄同株,花單生。雄花梗長5-15厘米,密被黃褐色短剛毛和長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寬長圓形,長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寬鐘形,寬12-15毫米,密生剛毛狀長柔毛,裂片披針形,長8-12毫米,有鋸齒,反折。
花冠黃色,輻狀,裂片寬倒卵形,長3-6厘米,寬2.5-3.5厘米,兩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鈍圓,具5脈。雄蕊3,離生,花絲長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藥長5毫米,寬7-10毫米,藥室3回折曲。雌花梗長不及5厘米,密生黃褐色硬毛和長柔毛。子房卵形或圓筒形,密生黃褐色茸毛狀硬毛,長2-4厘米。花柱長2-3毫米,柱頭3,長12-15毫米,2裂。
果實長圓柱狀或近球狀,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長25-60厘米,徑10-25厘米。種子卵形,白色或淡黃色,壓扁,有邊緣,長10-11毫米,寬5-7毫米,厚2毫米。
根
根,冬瓜屬于深根性植物,主根深入土層1-1.5米,但育苗移栽后,
主根常被切斷,影響入土深度,主要分布在耕層15-25厘米的范圍內。在土壤較疏松,有機肥較多而潮濕的地方,根群分布比較密集;在干旱而瘠薄的硬土中,根群分布少。大型冬瓜品種的根群比小型品種分布廣,入土深,吸收力強。冬瓜莖節處易產生不定根,在高產栽培時,可通過培土或壓蔓等方法,促使不定根發生,增強吸收能力,擴大吸收面積。
莖
莖,冬瓜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莖可無限生長,攀緣性強,莖為五角棱形,綠色,中空,表面密被茸毛,粗度為0.8-1.2厘米。莖的分枝能力強,莖上有節,節上可長葉和卷須等。初生莖節只有一個腋芽,抽蔓開始后每個葉節都潛伏著側芽、花芽、卷須。在一定的條件下,側芽可萌發成新的側蔓,花芽可開花或結果,卷須伸長起攀緣作用。
莖的長度因品種特性、生長期長短、土壤、肥水等不同條件以及整枝與否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栽培冬瓜都采用整枝摘心技術,人工控制其生長,促進開花結果,莖的長度控制在3-5米。在栽培管理上,對大果型品種只留一條主蔓,徹底摘除側蔓,并留20-30片葉摘心,以減少營養消耗,保證光合作用能力,促進果實的發育長大。對小果型的早熟品種,一般在主蔓基部選留2-3條強壯的側枝,以增加單株的坐果數,其他側枝全部摘掉,每一側枝留10-15片葉摘心以集中營養長大瓜,提高產量。
葉
葉,冬瓜的葉為互生,單葉,無托葉,葉色淺綠或深綠,
葉緣為齒狀,葉脈網狀,背部突起明顯,葉片正反面和葉柄上被滿茸毛,有減少水分蒸發的作用。冬瓜的初生基葉為寬卯圓形或近似腎臟形,棱角不明顯,葉基為心臟形,隨著莖蔓的生長,葉形發生變化,葉片邊緣裂刻加深,由淺裂變為深裂,成為七裂掌狀單葉。葉片的分化和葉面積的擴大,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一般溫度越高分化越快,葉面積也越大,正在成長的健壯植株,一天就可分化出1片小葉,3天就能發育成1片功能葉,具有旺盛的光合作用能力。
葉柄粗壯,長5-20厘米,表面有黃褐色的硬毛和長柔毛。葉片腎狀近圓形,寬15-30厘米,5-7淺裂或有時中裂,裂片寬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邊緣有小齒,基部深心形,彎缺張開,近圓形,深、寬均為2.5-3.5厘米。葉表面深綠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漸脫落,變近無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葉脈在葉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須2-3歧,被粗硬毛和長柔毛。
果實
冬瓜的果實為瓠果,是由下位子房發育而成的,內有3個心室,胎座3個,肉質化為食用部分,
肉質外皮為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的。皮層細胞組織緊密,外層有角質層,質地堅硬,有的表皮下還有一層含葉綠素的細胞組織。葉綠素含量高,瓜呈現深綠色;葉綠素含量少,則瓜皮呈現淺綠色或黃綠色。有的表皮外分泌出一層白色結晶狀蠟粉層,形成了冬瓜青皮種與粉皮種兩大類型。冬瓜的大小和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一串鈴冬瓜每個僅有1~2千克,青皮冬瓜每個可重達40~50千克。形狀大體可分為近圓形、短扁圓形、長扁圓形、短圓柱形、長圓柱形。冬瓜嫩瓜或成熟瓜均可食用,嫩瓜不宜貯藏,也不能采種,以充分成熟的瓜最耐貯藏、運輸,采種質量最好。
以上就是冬瓜的形態特征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到農村創業--冬瓜頻道,查看更多關于冬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