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
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清熱益氣、利膈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養肝明目、消食的功效,還可開胃健脾,寬腸利膈,通腸排便,開膈豁痰,消油膩,解酒毒
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開、脘痞胸悶、大便秘結、痰涎壅滯、形體肥胖、酒醉惡心等病癥。
【備注】:中國有竹二百五十余種,大部分的幼芽可供作筍食用。 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又稱竹萌、竹芽、竹筍。以來源分,有苦竹筍、淡竹筍、毛筍等。主要以采取時節分,有冬筍、春筍、鞭筍等。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取得后,去殼鮮用,或加工(干燥、浸漬)貯存備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
【參考】: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 B2. C等成分。
【用途】:用于熱痰咳嗽,胸膈不利;心胃有熱,煩熱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暢。
【用法】:涼拌,煮食,或炒食。
【注意】:贊寧《筍譜》說:“筍雖甘美,而滑利大腸,無益于脾。”故非補益之物。
幾種偏方
涼拌鮮筍:鮮嫩竹筍60克,煮熟切片,用生姜(切成細粒)、芝麻油或熟食油、醋、食鹽拌食。
本方取鮮竹筍清熱化痰、下氣,輔以生姜化痰止咳。用于熱痰咳嗽、胸膈不利。
2.鮮筍粥:鮮竹筍60克,煮熟切片,用粳米50~100克,以水適量同煮成稀粥,加豬脂、食鹽調味食。
本方專取竹筍滑大腸之功。可用于大腸有熱,便結難通。
3.爆炒竹筍
原料:鮮竹筍100克,植物油、食鹽適量。
制法:鮮竹筍切成薄片,放入開水中略煮片刻,撈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適量食鹽調味。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消痰、鎮靜。適用于小兒痰熱驚癇、發熱頭痛、痰多脘悶、腹脘脹氣、妊娠眩暈等癥。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肥胖和習慣性便秘的人尤為適合
患有胃潰瘍、胃出血、腎炎、肝硬化、腸炎者、尿路結石者、低鈣、骨質疏松、佝僂病人不宜多吃。
以上就是竹筍的食療作用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到農村創業--竹筍頻道,查看更多關于竹筍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