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的黑魚是否含有激素不能一概而論,這主要取決于養殖期間是否使用過此類藥物,若使用過激素類藥物,則黑魚體內通常會有所殘留,若沒有使用,則一般不會出現藥物殘留。部分養殖者為了讓黑魚快速生長,養殖期間會投喂激素類飼料,這種情況難以避免,因此建議購買經過檢疫的黑魚。

一、人工養殖的黑魚有沒有激素
1、養殖的黑魚是否含有激素,主要取決于養殖過程中有沒有使用此類藥物,如果使用了激素類藥物,那么一般會殘留在黑魚體內,如果沒有使用,那么黑魚體內一般不會有藥物殘留。
2、一些養殖者為了加快黑魚的生長速度,盡快獲得經濟效益,在養殖黑魚時會投喂含有激素的飼料,這種情況很難杜絕,建議挑選經過檢疫的黑魚進行購買。
3、一些養殖者為了讓黑魚集中產卵、集中孵化,會對黑魚注射催產藥物,生產上常用的催產藥物有魚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二、黑魚與鯰魚的區別
1、科屬不同
(1)黑魚:屬于鱸形目、鱧亞目、鱧科、鱧屬。
(2)鯰魚:屬于鯰形目、鯰科、鯰屬。

2、別稱不同
(1)黑魚:俗稱烏鱧,也叫烏魚、財魚、蛇魚、生魚、火頭魚,在我國各大水系、朝鮮半島、日本均有分布。
(2)鯰魚:也叫黏魚、塘虱、生仔魚、胡子鰱、塘鲺魚,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3、外觀不同
(1)黑魚:身體呈灰黑色,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后部側扁,頭頂和身體背部呈暗黑色,腹部呈淡白色,頭側各有2行黑色斑紋,體側各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背鰭幾乎和尾鰭相連,無硬棘,始于胸鰭基底上方,腹鰭短小。
(2)鯰魚:體表無鱗,粘液較多,身體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狀斑塊,成魚須2對,共4根,上頜須長達胸鰭末端,下頜須較短(幼魚須3對,體長達到60毫米左右時1對頦須開始消失);背鰭較小無硬刺,有4-6根鰭條,無脂鰭,臀鰭后端連于尾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