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今年的氣候非常有利于紅高粱的生長,通灘鎮近3萬畝訂單紅高粱喜獲豐收。
據黨委書記趙策介紹,今年高粱大獲豐收,畝產增加100斤左右,按去年收購價來算,今年每戶平均收入可增加1000元左右。目前,通灘鎮紅高粱種植面積近3萬畝,畝產600左右,預計收益可以達到7200萬元以上。
農業配套設施強促發展
為推動高粱產業的順利發展,通灘鎮建立了穩定的投入機制和渠道,解決了種源保障、物資供應、示范引導、培訓宣傳、收儲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所需資金,奠定了高粱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012年以來,實施了小農水項目、土地整理項目、扶貧項目、現代農業、農綜項目等5個項目全部落地見效,提高了耕地質量。通灘鎮在充分發揮現有水利設施、設備的同時,重點實施好紅高粱基地小微型水利工程和小型生產用蓄水池建設,基本實現了釀酒紅高粱基地的有效灌溉。
同時,通過“一事一議”工程修建道路,將基地村、組與主干公路“聯網”,方便了產品的運輸;在土地間修建機耕道等,提高了農業機械使用率,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如今走進通灘鎮,可以看見座座精修的塘壩,靜臥山丘;條條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間……
農技培訓技術新強保障
“高粱進入成熟期,其特征是植株下部葉枯黃,高粱籽粒變棕紅色,清洗好農具、曬壩,搶晴天收割、脫粒、單獨晾曬至含水量13%以下,裝袋,妥善保管……” 眼下,正是紅高梁收割的大好時節。7月28日,在通灘鎮鎮開豐村的田間地頭,通灘鎮農技人員龔朝元正在對農戶進行紅高粱收割前的技術培訓,并針對農戶在收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場進行解決。
“有農枝人員的指導,我們種植高粱更加放心,更有信心,對于我們高粱種植大戶對高粱的施肥和病蟲害管理,通灘鎮農技人員親自‘監督’進行。”開豐村4社村民車福榮說。
為提高紅高粱品質,通灘鎮組織7名農技員長期開展紅高粱種植科技示范戶技術專題培訓,以每個農技員帶10戶科技示范戶,每戶科技示范戶帶動20戶農戶的方式進行技術培訓,適時召開紅高粱播種育苗、移栽及后期管理現場會,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同時,通灘鎮還邀請市區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紅高粱生產關鍵環節指導把關,還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大喇叭”模式收集、學習、借鑒紅高粱種植的先進管理經驗,開展紅高粱品種提純復壯和種子繁育,加快了紅高粱品種更新換代。瀘州老窖公司、市、區、鎮農技人員也深入田間地頭給農民直接示范新品種,增強了科技推廣的實效性,提高了廣大農民種植紅高粱的積極性。
政企合作活力顯增效益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通灘鎮借力瀘州酒業平穩發展優勢,把紅高粱作為一個優勢產業來做大做強。通灘鎮通過 “支部+公司+專合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進行瀘州老窖有機原糧基地建設,以促進農產品向有機方向發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在玉田、開豐等村創建了瀘州老窖紅高粱生產基地核心示范片6000畝,以此輻射帶動全鎮紅高粱產業迅猛發展。
更多關于高粱的信息可以點擊查看農村創業網站高粱頻道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