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產地環境要求
①場地選擇
一年生植物種植基地的轉換期至少為播種前的24個月。新開荒、長期撂荒36個月以上或有充分證據證明36個月以上未使用《GB/T19630有機產品》標準禁用物質的農田,也應經至少12個月的轉換期。轉換期內必須完全按照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管理。在有機和常規地塊之間設置緩沖帶或物理障礙物,保證有機地塊不受污染;嚴格按照有機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完善基礎條件和周邊環境。
②土壤
選擇土壤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耕層深厚、有機質豐富、通透性較好的壤土進行有機菜心種植。產地還必須符合《GB/T19630.1-2011有機產品》標準中的規定,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干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級標準。
③水源
有機菜心生產的灌溉水必須干凈衛生,不含有機農業禁止投入的違禁品殘留。生產基地用水必須符合《GB/T19630.1-2011有機產品》以及《GB5084-200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中的規定。
④空氣
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工廠、交通干道、礦區等污染區,空氣質量符合GB.3095中的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
⑤溫度
菜心對溫度適應范圍比較廣,月平均氣溫在4~28℃的環境下均可種植,但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在廣東地區結合大棚避雨栽培可做到周年生產。
⑥光照
菜心雖屬長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嚴格,光照時間長短對菜心的抽薹開花影響不大,花芽分化主要受溫度影響。光照充足會有利于菜心的生長,減少病害發生,提高菜心的食用品質及外觀品質;光照不足會使菜心產量下降,纖細徒長,影響食用品質。
2、品種選擇及品種介紹
①品種選擇
廣東菜心的周年生產,需根據季節變化(溫度變化)來換種早熟、中熟、晚熟品種。因此,耐熱不耐寒的早熟品種,如四九菜心,應選4~9月種植;耐寒不耐熱的晚熟品種,應在11月到來年2月種植;而介于兩者間的中熟品種,則在早熟、晚熟品種換季時種植。因目前菜心品種非常多,早、中、晚熟品種界限已不很明顯,很多過渡型品種可跨季節種植。
②早熟品種
早熟品種的菜心生長周期短,一般為28~55天;耐熱能力強,適宜在氣溫高的季節種植。廣東地區適宜播種早熟品種的時間普遍為4~9月。在生產上應用較普遍的早熟菜心品種如下。
a.四九菜心。該品種耐熱、耐濕,適于高溫多雨季節栽培。對低溫敏感,生育期、采收期較短,產量較低。播種至初收28~38天,可延續采收3~7天。
b.45天油青菜心。其生勢旺盛,耐熱、耐雨,生長快速,播種后35天始收,可延續采收3~7天。
③中熟品種
中熟類型菜心較耐熱,生長周期55~80天,在廣東地區適宜播種期普遍為2~4月,8~11月。生產上應用較普遍的中熟菜心品種主要有2個。
a.60天油青菜心。該品種較耐熱,生長周期較短,播種后35~50天開始收獲,可延續采收7~10天。
b.70天油青菜心。該品種莖薹較粗,667㎡產量比早熟品種高;種植季節氣溫低,生長周期也較長。播種后40~55天始收,可延續采收7~10天。
④晚熟品種
晚熟類型的菜心耐寒能力強,生長周期80~120天,適宜在氣溫低的季節種植。廣東地區適宜播種期一般為10月到來年2月。生產上應用比較普遍的晚熟菜心品種主要有3個。
a.90天粗條甜菜心。其株型矮壯,菜薹粗壯,薹高約21cm,橫徑1.6~2.0cm,節間較密,667㎡產量800~1200kg。播種初收45~50天,生長快,產量高。
b.120天粗條油青甜菜心。該品種耐寒能力強,植株較大,莖薹粗條,從播種至初收50天左右。
c.增城遲菜心。該品種播種至初收100天左右,冬性強,產量高,抗逆性較好,植株高大,可采收主薹和側薹。在廣州地區9~12月播種,一般采用育苗移植,每667㎡種植4000株。
3、整地
①整地及施基肥選擇前茬沒有種植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深耕土地,翻曬半個月以上,以殺滅土壤中害蟲,特別是黃曲條跳甲的幼蟲。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及前茬施肥狀況,每667㎡施入腐熟有機肥1000~2000kg作為底肥。一般來說,每生產1000kg菜薹吸收氮2.2~3.6kg、磷0.6~1.0kg、鉀1.1~3.8kg。有機肥必須要符合《GB/T19630有機產品》相關標準及要求。精細整地,用旋耕機充分把有機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做到細、碎、疏、松。
②作畦廣東地區春夏季多雨水,秋冬較干旱,因此露地種植菜心需根據不同天氣選擇作不同的菜畦。一般來說,多雨季節露地種植菜心最好作龜背畦,即畦面上中間高,兩邊低,形似龜背狀,防止菜畦積水導致菜心腐爛。干旱季節露地種植菜心或在大棚種植,則選作平畦,達到澆水均勻、保肥保水的目的。為方便后期管理及與防蟲網小拱棚配套,建議菜畦寬1.4m,菜畦高0.2m以上,溝寬0.2m。
4、播種
①播種方式的選擇菜心可直播或育苗移栽,要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季節選擇正確方式。從品種上看,增城菜心、連州菜心等植株高大型品種,可一次種植多次采收側薹的,普遍使用育苗移栽技術;四九菜心、45天油青菜心、60天油青菜心等植株矮小型品種,種植后一次性采收主薹的,則大多采用直播。從季節上看,廣東地區5~7月高溫多雨季節,露地種植菜心難度較高,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技術縮短露地的種植周期;廣東地區8~12月較易種植菜心,采用直接播種較多。從生產基地規模上看,耕地面積小,想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可選育苗移栽提高復種指數。
②直接播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直接播種的,每667㎡用種量為0.3~0.4kg。播種方法有直接撒播、拌沙撒播、播種機直播等。為減少后期間苗的工作,建議使用手推式菜心專用播種機播種,播種速度快,而且播種均勻,后期幾乎不用間苗。播種后,馬上用40目防蟲網在菜畦上搭建小拱棚,防蟲網寬2m,用長2.2m、粗5mm的鋼絲作為防蟲網小拱棚的骨架。在菜畦上每隔3m插一根鋼絲骨架,彎曲成弓形,再鋪上40目的防蟲網。防蟲網小拱棚內,每隔5m掛一塊黃粘板。防蟲網的邊緣要用泥土全部蓋住,否則防控跳甲的效果不明顯。播完種、蓋好防蟲網后,及時澆透水,促進種子吸水萌發。
③育苗移栽廣東地區5~7月高溫多雨,種植菜心難度大,露地或大棚種植,都建議采用工廠化育苗,再移栽大田。因為育苗移栽可大大縮短菜心在地里生長時間,減少病害、蟲害、草害發生,還能提高大棚利用率。若采用漂浮育苗,可用200孔泡沫穴盤,配套200孔氣吸式十字花科蔬菜穴盤播種機,可大大提高育苗效率;若采用苗床架育苗,可采用128孔標準穴盤,配套128孔氣吸式十字花科蔬菜穴盤播種機。育苗棚應通風、透光、避雨、防蟲,棚內應避免種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以免幼苗被跳甲或小菜蛾為害。幼苗5葉1心時,即可移植大田。定植株行距根據品種特性而定,植株矮小、緊湊的早熟品種宜密植,植株高大、開張的遲熟品種宜稀植,一般早熟品種株行距10cm×13cm,中熟品種株行距17cm×20cm,遲熟品種株行距20cm×23cm,增城遲菜心株距25~30cm,行距30~40cm。移栽后,馬上澆足夠的定根水,并及時蓋上防蟲網小拱棚,并在小拱棚內每隔5m掛一塊黃粘板。
5、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根據土壤干濕狀況,選擇早上或傍晚澆水,氣溫高的干旱季節,早晚都要澆水。育苗移栽的,移栽后5~7天緩苗期過后追肥;直接播種的,長出3葉后追肥。可隨澆水噴施稀釋的沼液,結合菜心的生長狀況,每7~15天澆施一次,遵循薄肥多施的原則,切忌澆肥濃度過大,以免出現肥害。
②蟲害防治菜心的主要蟲害有黃曲條跳甲、小菜蛾、斜紋夜蛾、地老虎、猿葉蟲、菜粉蝶、蚜蟲等。經過多年實踐,合理輪作以及長時間曬地,再結合播種后或者移栽后馬上覆蓋40目的防蟲網小拱棚,并在小拱棚內掛上黃板,以上這些害蟲均可防控住。
③病害防治常見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軟腐病、病毒病等。有機菜心生產,病害主要通過農事操作防控。選擇疏松透氣、排水性能良好、有機質豐富、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種植;施完全腐熟、不帶有害雜菌的基肥,避免菜心燒苗和爛根;下足有機底肥,培養健壯植株,增強菜心抗病能力;薄肥多施,定期澆施稀釋的沼液,避免菜心因缺肥而得病;植株間距過密要及時疏苗,保障通風透光,降低病害發生幾率。另外,通過育苗移栽技術,縮短菜心在大田的生長時間,也是病害防治的好方法。
④草害防治有機菜心種植不能使用芽前封閉除草劑,因此草害防治也要非常重視,否則會耗費大量的人工用于除草。如果采用育苗移栽,由于移栽的菜苗比雜草長得快,一般最多只需人工拔草一次,甚至不用除草就已開始收獲。如果采用直接播種,則選擇種植地塊時一定要注意避免選擇前茬長滿雜草的地塊,地里遺留的雜草種子太多,很難通過人工除草的方式拔干凈。若有條件,最好進行水旱輪作,也能大量減少田間雜草。另外,田塊周邊的雜草也需要清理干凈,避免草籽轉移到菜地。
6、采收保鮮
①采收標準對于早熟和中熟品種,一般只采收主薹,在菜薹及葉片的頂端,已初花或將有初花時,俗稱“齊口花”為采收適期。若未到“齊口花”就提前采收,則菜心嫩,產量低;若延遲采收,則菜心纖維素含量增加,質量下降,影響口感。對于晚熟品種,主薹、側薹都可以收,一般采收主薹后,在植株基部留2~3個節位,用于萌發側薹,若留節位過多,則導致側薹數量過多,不粗壯,從而商品率下降。收獲后的菜心應挑出傷葉、腐爛葉、萎蔫葉,然后分級。根據菜心葉的直徑大小、整體長短可分為不同的等級。一級菜心長20cm以上,直徑1.5cm以上;二級菜心長15~20cm,直徑0.8~1.5cm;三級菜心長15cm以下,直徑0.8cm以下。采收的菜心確保切口平整,植株蟲口少,無發黃發蔫,無機械損傷,泥土少,無病斑,大小基本一致。
②保鮮條件菜心采收后宜真空預冷,真空預冷控制水分蒸發量2.0%~2.5%為宜。溫度對菜心采后保鮮品質影響很大,低溫是防止菜心衰老、延長保鮮期的最關鍵措施。貯藏溫度在2~8℃內,溫度越低保鮮效果越好,貯藏溫度在0℃時則易產生凍害,故商品性貯運采用(2±1)℃溫度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