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有不同的名稱,如大白菜、黃芽白、包心菜等,屬于十字花科蕓苔屬。白菜營養豐富,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對消化、排毒和預防便秘有很大幫助。此外,白菜還有多種功效,如抗癌、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等。

種植白菜需要掌握幾個關鍵的生長要素。白菜的生長周期大約在55天到60天左右。白菜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溫差不能太大,要保持恒溫。當溫度太低時,白菜就無法正常開花;當溫度太高時,白菜植株會迅速老化,不能健康生長,甚至無法結果。一般情況下,適宜的種植溫度應該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

另外,土壤的選擇也是種植白菜的重要一環。白菜是淺根系蔬菜,它比較適合肥沃且物理性狀良好的壤土、沙壤土或者輕黏土。白菜對土壤的酸堿度也有要求,它能夠在微酸性到弱堿性(pH6.5~8)范圍內的土壤中正常生長。如果土壤的pH值超過8或含鹽量為0.2%~0.3%,并且地下水位較低,如果沒有注意水肥管理,就容易發生“干燒心”問題。因此,在選擇種植土壤時需要綜合考慮pH值、含鹽量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播種白菜通常采用直播的方法,具體方式有條播和穴播兩種。
條播:在壟中央開溝,深0.5至1.0厘米,均勻撒種子于溝內,再覆土壓實。
穴播:在壟頂部按55厘米左右穴距,垂直開長10-15厘米、深1.0-1.5厘米的溝穴,每溝穴播種5-6粒種子,播后蓋細土1.0厘米壓實。
間苗:當幼苗長出2至3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間苗,剔除弱苗,條播的間苗距離為2-3厘米。
當幼苗長出3至4片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條播的苗距為8厘米,穴播的每穴留下3株左右。
定苗:當幼苗長出5至6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條播的苗距為50至60厘米,穴播的每穴留1株。

發現缺苗應及時補栽,補苗宜在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栽苗后及時澆水。
水分管理:白菜從團棵到蓮座期,天氣溫和,此期間可適當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蓮座末期可適當控水數天。大白菜在進入結球期后,需要較多的水分,因此,在蹲苗結束后應立即澆一次透水。然后隔2至3天澆第二次水。如果土壤干燥,會導致側根斷裂、細根枯死,影響包心。之后,一般5至6天澆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