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
馬鈴薯,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和玉米。草本。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80厘米,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馬鈴薯的催芽方法,常用赤霉素催芽法和溫室大棚催芽法】馬鈴薯的催芽方法包括赤霉素催芽法、溫室大棚催芽法等。赤霉素催芽法:將薯種放入赤霉素溶液中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撈出后埋入濕沙床中,按照一層種薯一層沙的方式擺放3-4層。經過[ 詳情 ]
【馬鈴薯切種后多久種植,切開后需要在20天內種植】馬鈴薯切種后要在20天內種植,以免薯塊腐爛。種植馬鈴薯時,需要使用消過毒的小刀進行切種,再將薯塊放入到多菌靈藥劑中浸泡,然后即可把其埋入到疏松透氣的砂質壤土中,并定期追施肥[ 詳情 ]
【馬鈴薯莖尖脫毒的操作方法,選擇的植株一定要表現出典型的本品種特性】1、田間選株:選擇含有典型的本品種特性、符合脫毒品種要求的馬鈴薯,一般情況下植株健壯且有明顯病毒性的品種都可以進行脫毒。2、脫毒材料表面消毒:先用酒精給馬鈴薯消毒,然后用[ 詳情 ]
馬鈴薯的催芽方法,常用赤霉素催芽法和溫室大棚催芽法
馬鈴薯的催芽方法包括赤霉素催芽法、溫室大棚催芽法等。赤霉素催芽法:將薯種放入赤霉素溶液中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撈出后埋入濕沙床中,按照一層種薯一層沙的方式擺放3-4層。經過
馬鈴薯切種后多久種植,切開后需要在20天內種植
馬鈴薯切種后要在20天內種植,以免薯塊腐爛。種植馬鈴薯時,需要使用消過毒的小刀進行切種,再將薯塊放入到多菌靈藥劑中浸泡,然后即可把其埋入到疏松透氣的砂質壤土中,并定期追施肥
馬鈴薯莖尖脫毒的操作方法,選擇的植株一定要表現出典型的本品種特性
1、田間選株:選擇含有典型的本品種特性、符合脫毒品種要求的馬鈴薯,一般情況下植株健壯且有明顯病毒性的品種都可以進行脫毒。2、脫毒材料表面消毒:先用酒精給馬鈴薯消毒,然后用
脫毒馬鈴薯的種植管理方法,用原種繁殖、現蕾期要除草保窩
土壤要求:選擇海拔為1600-2200米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性能好,田間無咋雜草、石塊。種植密度:早熟品種栽種株行距為30×55厘米。底肥:畝施鉀肥15公斤,播種后澆足水,最好蓋上
馬鈴薯施肥方法,施肥原則為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重施基肥:基肥占總施肥量的2/3,以農家肥為主,增施定量的化肥,畝產1500kg的地塊畝施有機肥1500-2500公斤+尿素20公斤+普鈣20~30公斤+鉀肥10~12公斤。及早追肥:幼苗期追施氮肥,畝施素5~
馬鈴薯種植技術要點,附其田間管理及收獲技術
1、選地: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2、選種:選擇薯形規整,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3、施肥: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4、合理密植: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5000株左右為宜。
馬鈴薯有哪些優產施肥技術,配方是什么
1、施肥時間和方法:建議在春季做馬鈴薯底肥使用,在播種前開溝施用,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后在溝中播種,種肥距離5~6厘米。2、施肥配方:適用硫酸鉀型控釋肥,控釋肥配比(氮-鉀-磷)主要包括15-12-20、18-12-16等。3、施肥效果:植株健壯、薯皮光滑、芽眼少且淺、淀粉含量高等,品質得到提升。
馬鈴薯表皮龜裂的原因,附預防措施
馬鈴薯出現龜裂的原因主要是砂石含量過高、溫度影響和害蟲影響。馬鈴薯龜裂的防治主要是對馬鈴薯進行日常栽培管理,包括種植土壤的選擇、穩定的溫度等。除了采取農業、物理預防措施外,還需要結合盈輝殺線劑來控制土壤中的線蟲數量,盈輝殺線劑中的利根砂、盈輝快線、天地線、無線等產品有粒子劑和水劑兩種劑型。
冬季怎么種植馬鈴薯,田間管理要點有哪些
1、選地選種:應選擇低海拔、土質疏松、土層較厚、排水性能佳、肥沃的沙壤土種植,種薯則要選用豐產、抗病、品質優、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馬鈴薯品種。2、整地施肥:將種植地塊翻犁破碎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再人工精細整畦。3、播種: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情況確定。4、田間管理:做好水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馬鈴薯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病害癥狀
1、晚疫病:可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退菌特600倍液、殺毒礬噴霧進行防治。2、病毒病:暫無有效的藥劑治療手段,通常采用無毒種薯進行播種,改進栽培措施進行預防。3、環腐病:暫無有效的藥劑治療方法,通常在種前采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盡可能采用整薯播種。